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 安靜蓬勃育成術

瀏覽數:52


採訪/吳俊毅  圖/104 人力銀行、達志影像

根據104人力銀行2024年發布的《人資F.B.I.研究報告》顯示,新進人員閃辭的比例愈來愈高,新人滿六個月的留任率從2022年的69.1%下滑至67.3% ( 見圖一),「台灣正面臨嚴峻的缺工問題。」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表示,企業不僅招才困難,留才的挑戰也愈發艱鉅。

近三年來,台灣新進員工的留任率,無論是到職一個月、三個月還是六個月,都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閃辭、裸辭儼然成為新常態,電子資訊業與服務業首當其衝,而製造業也無法倖免。

閃辭、裸辭呈常態
招才難,留才更難

外部拉力

  1. 疫情紅利後的職場危機,內需爆發

鍾文雄分析,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使得半導體與電子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搶得先機,帶動經濟逆勢成長。隨著解封後內需復甦,餐飲、服務業職缺數量呈爆炸性成長,這股強大的外部拉力,造成結構性的缺工懸崖。

  1. 人口結構改變,勞動人口萎縮

中高齡化與全球最低的生育率,正讓台灣的勞動人口持續萎縮,需求端急速擴張,供給端卻受限於人口結構的改變,因此缺工便成為常態。

  1. 全民高薪假象,NVIDIA效應

高薪產業引發的「M型化」薪資海嘯,以半導體及AI 產業為首,以高薪酬發動猛烈的人才攻勢,鍾文雄稱為「NVIDIA效應」。許多民眾看到主計總處公布的平均薪資,常困惑為何與自身有巨大落差,這正是M型化的體現。鍾文雄指出,「平均薪資」被金字塔頂端的高薪族群拉高,掩蓋了「薪資中位數」的真實落差,這不僅造成「全民高薪」的假象,形成薪資斷層,也加劇了社會的相對剝奪感,成為驅動人才「用腳投票」的強大拉力。

內部推力

  1. 職場內既複雜又難處理的人際關係

除了「薪水太低」讓人想離職外,職場上最難解的,就是「人際關係」的處理。鍾文雄指出,根據104人力銀行發布的《2024年員工C.E.O.工作價值認知調查報告》中顯示,「人際價值」是造成離職的第二大主因( 見圖二),例如,「不喜歡主管的領導風格」,特別是「控制狂類型」的主管令人難以接受,或是與同事相處不和睦,都是職場上人才流失的推力。

  1. 工作不是唯一,Z 世代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

鍾文雄提到,根據數據調查顯示,Z世代將「工作與生活平衡」視為與「薪資」同等重要(見圖三),這與過往的價值觀截然不同。對生活平衡的渴望,正從Z世代向上擴散,成為跨世代的普遍共識。企業若想留住人才,尤其是年輕世代,確保員工能準時上下班,並提供如志工假、生日假等優於法規的多元假期,已成為必要之舉。

愈安靜蓬勃,愈守得住人才資本
三層同心圓,建構心理安全感

一個「有毒」的職場,無法讓企業營造出「心理安全感」,員工便會戴上防禦的面具,創新與協作便無從談起。領導者必須意識到,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再取決於誰能開出最高的價碼,而是取決於誰能打造出一個讓人們既能安身立命,又能安放身心的「新職場」。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數據發現,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在「人才培育」與「教育訓練」上的企業,約有56%近三年的營收是成長的,相較於沒有投入的企業,僅有34%,顯示愈願意打造「安靜蓬勃」的企業,獲利就愈高。( 見圖四) 不僅如此,在徵才廣告上標註公司對人才培育的投入,吸引到的主動應徵履歷相對也會比較多。鍾文雄表示,「安靜蓬勃」並非只是讓員工開心的軟性訴求,更是能夠直接提升獲利、強化雇主品牌、並吸引優秀人才的企業戰略。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8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