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外銷鳳梨供應鏈考察,日本市場趨勢觀察


  考量近年來臺灣外銷鳳梨出口日本大幅成長,並已成為我國生鮮鳳梨第一大且重要的外銷市場,為配合目標市場消費特性,瞭解臺灣外銷鳳梨出口海外市場到貨品質、販售情形,並與海外通路當地品管、採購、銷售部門交流與檢討回饋,共同提升到貨品質及市場銷售。

  於民國113年臺灣外銷鳳梨產季期間,由供應鏈夥伴代表考察進行海外市場商情調查,並邀請相關政府及輔導單位(改良場、農業試驗所等單位)會同至日本參訪。

  藉由通路實地考察,收集進口商最直觀的意見及想法,作為支持來年鳳梨輸日拓銷政策之基礎,上下游資源整合,結合產官學研資源與力量,針對產業鏈從冷鏈、產品、銷售等構面作探討,提升產業外銷基石能量、資訊共享,讓供應鏈夥伴打破過去資訊不通透的情形,滾動式調整每年的海外行銷策略,以協助我方進一步瞭解當地產業全貌。

  透過交流在產銷鏈中達成共識,使生產端能依據目標市場通路特性的規格需求,調整栽培模式、落實田間管理;促使合作社或包裝廠,建立完善的到貨品質檢討回饋機制。

  緊密的外銷鳳梨供應鏈不但牽涉上下游產業鏈,亦涵蓋從國內到國外通路業者,而完善的供應鏈意旨具備標準作業流程,並完備相關紀錄,從包裝前的自主品質檢核作業,到全程溫度監控的預冷及出貨溫度紀錄作業,以及海外通路業者到貨品質檢查作業,來掌握外銷鳳梨品質狀況。

  中間過程中,由相關輔導單位針對供貨單位的現況提供改善建議,調整產地施藥方法及包裝場品檢標準等供應鏈流程,以提升鳳梨品質,建立供貨穩定且品質優良的鳳梨外銷供應鏈。而現階段供應鏈生態,主要是以國內出口導向的策略聯盟,目前仍以生產者為主,建議未來增加更多方的供應鏈角色,打造更緊密的供應鏈體系,更具快速反應的效果及更多的商機。

  本次的供應鏈考察分為3個層面,除瞭解日本當地青果流通品質;日本通路上架販售情形及市場需求;最重要的是與供應鏈進口商進行鳳梨到貨品質交流回饋,因進口商擁有對當地市場完整分析,能提供我們未來在日本市場的佈局參考,也透過明年季度的想法分享,讓包裝場知道該如何規劃明年度的鳳梨生產數量。

  考察期間正值臺灣鳳梨外銷季節,當地超市為增添關注度吸引購買,會將鳳梨堆疊集中於出入口舖貨銷售,但逢日本黃金週假期,超市有囤貨習慣,導致鳳梨有販售超過3週、新舊混售情形,如圖 1,隨供貨時間拉長易使鳳梨因儲放期間長而導致品質劣化,這是不可逆的變化。

  建議需強化當地倉儲管理及進口商溝通,未來可宣導臺灣鳳梨較不耐放,無法如菲律賓鳳梨以低溫儲藏較長時間,以減少因囤貨造成的損失,減少消費者採購意願,故須加強農產進貨與銷售平衡,持續與通路溝通,減少消費者購買後產生不好的消費體驗。


圖 1 超市出入口鳳梨舖貨銷售情形

  在推廣模式上,由於台農17號有產季上的限制,除了透過新品種延長販售產季,未來會有更多異地種植的台農17號鳳梨,必須在產地識別上做出區隔,因此建議宜在辨識上進行預應,倘吊牌標籤無法任意指定,產銷履歷是一個可考慮的方向,搭配不同鳳梨品種的擬人化,可以增加臺灣鳳梨的能見度。

  另外,日本市場的數據顯示,去年(113年)日本超市臺灣鳳梨上架率有顯著成長,甚至在4至5月超越菲律賓;截切鳳梨需求量也逐年增加,意味著水果型態慢慢走向便於食用。故考察期間實際走訪幾間超市,除瞭解鳳梨到貨後的上架及銷售狀況,發現以截切水果販售,不論是盒裝還是立裝,是目前消費趨勢。

  另外,也觀察菲律賓鳳梨的販售模式,品牌定位及定價清楚,品牌依糖度還有機能性區分,不斷在功能及訴求上刺激消費者眼球,菲律賓吊牌普遍有科學實證強調肌膚保濕的標示宣傳,吸引消費者購買,都是提供臺灣更細膩的行銷推廣參考策略。

  但臺灣鳳梨相較於菲律賓鳳梨仍存在推廣優勢,特別是在香氣及議題上均具有話題(包括期間限定、連芯都可以吃,以及幫助臺灣等情感面支持),未來仍需持續堆疊競爭優勢,包含品質的提升、創新推廣模式及第三方認證認可等。

  綜觀日本通路販售的模式來看,消費市場試吃是必然的苦工,應掌握熱區消費者,如東京及關西地區,試吃體驗是很重要的推廣活動。而菲律賓產鳳梨在日本當地為常態性銷售產品,消費者接觸到菲律賓鳳梨的頻率較高,相較臺灣產鳳梨多為季節期間限定販售,吃過臺灣鳳梨的消費者仍有限,透過試吃解說產品資訊,了解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喜好,能藉以推廣臺灣與競品鳳梨的差異性,應加強對當地消費者的溝通教育,增加他們對產品的信心。

  臺灣鳳梨常因季節限定的緣故有較多季節性的行銷曝光,但自去年(113年)起,4至5月的超市上架率已高於菲律賓產鳳梨,同時菲律賓鳳梨因颱風影響,跟往年比有供應減少的趨勢,整體市占率明顯有感,也因為臺灣鳳梨產量提升,產地有能力供應較大果的鳳梨。

  另外,果梗發霉對於一般消費者仍會存在疑慮,特別是在菲律賓鳳梨無此缺點的情況,目前農藥所已持續推廣酒精及護汰寧的搭配使用,也是值得觀察後續成果;而截切商品於去年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雖然尚未能超越菲律賓產鳳梨,但做為常態性上架的商品,臺灣鳳梨朝開發截切商品的趨勢明顯,臺灣鳳梨漸漸於日本通路提升能見度。

  當地日本業者亦表示,以近年進口臺灣鳳梨經驗,臺灣鳳梨果心可食用,截切步留率高於菲律賓鳳梨,以截切產品進入超市,具有極大成長空間,也可解決原果鳳梨因果梗發霉導致的困擾。

  整體環境因素,日本因氣候變遷導致國內缺果,且面臨從農老齡化等問題,現今進口水果市場達45%至50%,預估未來會超過50%的進口量,故未來期望臺灣鳳梨進口數量再增加。而臺灣方面,金鑽鳳梨的外銷月份為2月至7月,同步因應以延長外銷產季,運用不同鳳梨品種特性,產官學配合研究搭配第二出口品種芒果鳳梨、延長出口時間,並配套輔導農民契作以計劃性生產,以取代金鑽鳳梨於秋季市場需求,使產期出口調節能延續至9月。

  去年臺灣鳳梨品質穩定,隨著氣溫上升,產季中後期的臺灣鳳梨糖度及口味等數據表現較產季初期佳,除政策引導主要供貨期能延後外,產地端可藉由試驗單位協助,利用肥料成分改變來提升產季初期鳳梨品質,也為未來多品種延長銷售期的策略提供穩固的基礎,但整體產季在口感上仍略遜於菲律賓鳳梨,也值得試驗單位投入研究,未來也不排除進行化學分析找到差異,提供專業數據供機關參考。

  最後還是必須回到品質層面解決問題,參訪過程中有遇到消費者,主動對臺灣鳳梨切口發霉的問題表達擔憂,雖然臺灣鳳梨切口發霉是普遍現象,但任何品質問題都影響消費者的信任度。建議每批次貨櫃到貨後,逐批檢測到貨品質,最重要的降低鳳梨儲放時間。

  農產品安全性及高品質是最重要的訴求,從產地到通路上架,產業需各司其位,做好生產與包裝的角色,掌握在日本通路品質狀況,釐清品質產生問題節點。

  長年來臺灣農產品的外銷貿易行為,貿易商跟包裝場並不是站在同個角度理解甚至是解決品質問題,此次考察讓供應鏈夥伴清楚知道市場狀況及消費者需求,協助外銷供應鏈各司其位,做好生產與拓銷的角色,發揮本中心張寶誠總經理所提之「總合生產力」目標,提升農產供需調節彈性、穩定品質,維持拓展新興外銷市場競爭力,建立更好的供應鏈網絡永續經營。

  透過考察過程的經驗,為後續執行鳳梨輸日的產地品質及行銷策略產生質變的效果,逐步引導產業學習、優化,後續本中心亦將持續努力扮演優質農產品外銷推手角色。

更多資訊請參考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
突破外銷瓶頸-鳳梨釋迦新風貌

近年來除了鼓勵業者運用儲運技術將高品質鳳梨釋迦外銷至遠程國家,避免集中於單一市場,另一方面也順應新型態截切水果的消費趨勢,透過研發催熟與冷凍技術與推廣優質產品評鑑,開發冷凍系列產品,展現鳳梨釋迦新風貌。

*
淺談臺灣鳳梨外銷現況

臺灣鳳梨為臺灣重要外銷水果,自中國禁運以來,外銷出口主要市場轉向日本,但外銷至日本卻屢屢傳出臺灣鳳梨品質上的問題,接獲許多果實褐化、抵達出口國後驗出蛾類、介殼蟲而遭到燻蒸的消毒作業,以致影響臺灣鳳梨在日販售價格及銷售狀況,因此要如何穩定果品品質是目前亟需解決之重要議題。

*
淺談食品外銷日本基本標示注意事項

農產品經二級加工可延長保存期限,調節農產產銷問題並增加農產附加價值,經加工後的農產加工產品於通路販售時需遵守食品相關法規,如欲外銷日本擇應依據當地法規更改標示。本文期能以簡短介紹協助欲外銷農產加工業者建立相關標示,另也建議該產品或廠商如為初次外銷,較無相關經驗時可與外銷業者或報關行討論相關標示與提報文件需求,減少來回修正討論時間成本。

*
韓國智慧農業出口與案例分享

隨著智慧農業市場需求增加,韓國政府積極拓展智慧農場技術至國際市場,透過推動「智慧農場出口促進計畫」,藉由政府間(G2G)的合作,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與資源協助,隨著智慧農業出口額和合作案例的持續增長,協助企業克服資本和人力挑戰,其成果已於越南、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成功落地並取得良好成果,為韓國智慧農業開創更多的商機與全球化發展的可能性。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