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空間製作所共同創辦人洪和培 設計的本質,不只是美感 而是品牌本質


採訪/李弘薇 圖/本事空間製作所、達志影像

在台灣商業空間設計領域,「本事空間製作所」無疑是個不能被忽視的名字。

從台南的巷弄小店到台北的指標性品牌,洪和培創辦人與團隊,讓設計不僅是建築物表層的美麗裝飾,而是展現出對商業本質、品牌願景的深度思考。讓他們能在迥異的業主需求情境中,捕捉到品牌靈魂,轉化為獨特的設計表現。

例如,詹記麻辣火鍋的台式狂派加復古氛圍;星宇航空形象門市領略宇宙的靜謐神祕科技感,以及「天下南隅」(原台南天下大飯店)轉型後營造悠遊老台南的美好時光,儘管風格迥異卻都挑動消費者內心幽微的情感,讓人一再流連,流連忘返。

本分+本質 本事回歸設計價值

提起「本事空間製作所」的緣故,洪和培笑著回答說:「外界經常誤會我們取名『本事』是為了標榜自己『很有本事』,其實我們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設計是『本分』與『本質』 的創業初衷。」

“忠於對初衷的堅持,本事將「設計」視為產品,當設計本身成為產品時,所有的決策與執行,都會圍繞著如何極大化其價值而展開。”

洪和培更指出「空間設計是品牌的載體,不應凌駕於品牌或商品本身。好的空間能幫助品牌宣傳,讓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能更深入認識品牌」。

這樣的思維模式,讓團隊主動與業主共同探索品牌的可能性。設計不再是裝飾性的外衣,而是品牌「內在」的視覺化與體驗化。這也是為何消費者來到本事空間製作所的作品時,它們總能呈現出與品牌調性高度契合的獨特氛圍。

營運為體 美學為用的設計策略

在商業空間的競爭中,單純追求美感已無法確保品牌的成功。洪和培分享幾個經典的案例,完美詮釋了如何將設計與商業營運深度結合,創造出持久的競爭力。

設計能加分
爆紅後的「長尾」靠本質

面對許多商業空間會因一時的「氛圍感」而爆紅,吸引大量打卡人潮。但洪和培認為「空間只是『加分』選項,品牌的長久經營,最終仍需仰賴產品本質與優質服務。」空間的作用在於「加深品牌印象」,「它是一個提供綜合性體驗的實體場景,讓顧客在短暫的停留時間裡,將品牌的價值與故事植入腦海中。」洪和培直言。

對於經營者而言,設計是強大的工具,但前提是必須擁有清晰的「長尾」思維。

1 .精準定位:
          在找設計師前,先問自己:「我的品牌定位是什麼?我的核心產品是什麼?」洪和培認為,業者必須非常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而不是把空間一昧地交給設計師。
2.架構思考:
         思考品牌的未來架構,是否具備延伸性?例如,連鎖店的複製性、副品牌的可能性,乃至於未來跨產業發展的空間。

洪和培也坦言,品牌的成功無法完全由設計師單方面決定。但一個好的設計,卻能為品牌的長久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其在度過「爆紅」的蜜月期後,仍能憑藉實力與內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AI無法取代
人類審美的決策

面對AI技術的崛起,洪和培認為設計師不應視AI為威脅,而應思考如何將其轉化為工具。「我比較想深入了解的是如何協同AI工作,因為人腦還是有最後做決定或者是選擇的價值與意義。」他也不諱言地提到現在AI生圖非常快速,但回到核心觀點來看:AI可以處理數據化、標準化的工作,但情感、美學與最終的決策,仍是人類的獨特價值。

設計師的未來,也許不再是單純的「創造」,而是「管理」。如何有效地運用AI工具,讓其執行繁瑣的流程管理、資料搜尋與初步設計,從而讓設計師能將更多心力投入在策略、創意與情感連結上,將是下一個時代的關鍵課題。

設計的本質
回歸到人本

從本事空間製作所的案例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風格獨特的空間設計,更是一種回歸商業本質的經營哲學。成功的設計,除了空間美感的呈現外,更是關於理解人、理解品牌,並創造出更多有意義的連結。

無論是OUTDOOR MAN透過減法創造的舒適感,或是星宇航空所傳達的未來願景,還是天下南隅所延續的在地記憶,「所有的設計,最終都指向一個核心:為顧客創造獨一無二的體驗與情感價值。」洪和培下結論地說。

在一個消費者體驗至上的時代,唯有從「本質」出發,才能真正將這門「空間設計藝術」,昇華為一場品牌的煉金術,將無形的價值,轉化為有形的競爭力。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CPC線上書城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完整的經營管理、顧客服務、人才培育、策略規劃相關書籍,以滿足企業不同層面的需求。

猜你喜歡
*
美學經濟的真相 品牌爆紅的2 大永續策略

「拍照、打卡、上傳」在視覺先行的消費時代,一張網路瘋傳的照片,能讓餐廳或商品迅速爆紅,卻也可能如煙火般稍縱即逝的短命。吳師豪教授點出,企業若要在風潮退去後仍能屹立,關鍵不在於一時的滿意,而是信任的累積,以及駕馭創新與一致性的雙軌智慧。

*
台北時代寓所總經理陳冠州 美學× 跨界× 科技 台北時代寓所打破傳統飯店方程式

在體驗經濟時代,飯店業必須將稍縱即逝的網路流量,轉化為可持續的品牌資產與長期營收。台北時代寓所總經理陳冠州認為,視覺先行的美感氛圍是門檻,將在地故事轉譯、鎖定新世代的感官體驗、打破傳統飯店的早餐革命、軟性品牌的創新與自主,成就了台北時代寓所的劇本,才能上映如此耐人尋味的「經典電影」。

*
NOKE忠泰樂生活 善用策展思維將美學變現購買力

以建築起家的忠泰集團,沒有信義區百貨群聚的地緣優勢,「NOKE 忠泰樂生活」以非典型的藝術策展與建築美學重塑消費體驗。這背後,是一套長線思維:將會員經營、數據驗證與跨區域生態圈整合,印證「美學」勢將成為商業的驅動力,台灣服務業的未來縮影。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