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在地食材與飲食商機

瀏覽數:10578


 

  近幾年國人健康飲食意識逐漸抬頭,愈來愈多人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來購買市面上強調健康的食品,如:有機蔬果、保健食品…等等,更有環保人士強調吃素不僅能幫助身體健康更能減少對環境的汙染,減少在畜牧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量。

  民國97年三聚氰胺事件在中國大陸爆發,當時殃及不少臺灣烘焙業者造成極大影響,也引發國人對於食品安全之重視,在臺灣原有食品GMP(食品良好作業規範)的加持,卻在民國100年臺灣爆發塑化劑事件後,也難保證掛有GMP認證的食品廠,生產的產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無慮的,無不讓人省思食品工業所帶來的隱憂。

  食品企業為省下產品成本,將原有使用原物料換成更便宜、可以更大量製造的原物料去替代。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大量運用化學添加物,食品成份標示皆是非食品或化學相關人士看得懂的專業品名,消費者無從得知成份對人體是否有害,誤食危機仍會層出不窮。

  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與某位學者合作,閒聊間他笑著說:「食品業輔導的愈多,市面上的加工食品也愈來愈不敢吃,甚至在多年以前,開始自己動手做麵包、盡量避免外食。」除此之外,一位因工作關係認識的友人也不時叮嚀:「呷天然ㄟ尚好。」他正是眾多食品企業中,負責研發產品的其中一員。

  因此,如何讓國人能在安全、安心的環境中,健康自在的生活、享用食物,建議使用在地食材,在地食材所帶來的好處可從4大面向論述之:

  • 生產面:

若能直接向在地購買食材,則所投入的每一分錢將留在當地,即能活絡當地經濟且有利於當地發展。在地食材供應鏈合作下,亦能促進製造商協助生產端改善生產技術、進而提升產品品質之穩定(如:農業產銷班、有機農場)。

  • 製造面:

使用在地食材,有助於企業降低產品原物料成本(包括:降低食材耗損、降低運輸成本),亦能降低化學添加物使用,避免食品安全性之產生,有助營運控管。另外,綠色採購概念則有助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

  • 消費面:

環保意識抬頭,對於「食物哩程」、「負責任消費」的概念逐漸被消費者所了解、注重,因此,許多消費者對其購買商品,不再只限於商品本身,亦著重商品背後,從原物料來源到生產、製造之安全性,或是其所善盡之社會責任。

  • 環境面:

採用在地食材能降低運輸的消耗與空氣污染,減少碳足跡,降低化學物質對於大自然之危害。

  以摩斯漢堡為例,為求食材品質與穩定和農民進行契作直接採購,使用臺灣各地具生產履歷之食材,如:使用臺東縣鹿野鄉有機米產銷班的有機米、臺東縣關山鎮蔬菜產銷班第3班的牛蕃茄、使用彰化縣產出符合CAS優良食品之雞蛋…等等,並於每年2月到4月的蔬菜盛產季舉辦樂活早市的活動。

  將健康、美味的食材回饋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在家也能享用到與摩斯漢堡同等級的食材,支持臺灣農民、為消費者把關,這便是使用在地食材最佳的企業典範。

  然而要做到與大企業相當規模實屬有限,在成本的考量與消費者的訴求間,要如何追隨潮流創造商機?以嘉義市心宜草堂餐廳為例,即秉持「新鮮、健康、品質、簡便性、創意」5大精神為經營理念。

  為確保蔬菜品質來源,自行栽種部份蔬菜,其餘皆來自嘉義在地新鮮採購的農產品,菜單內容也隨著季節變化彈性調整,自成立以來,由於他們的堅持及理念,吸引不少強調健康養生的顧客,一傳十、十傳百,默默的在嘉義市當地累積名聲,在現代忙碌的生活環境下,可確切得知消費者偏好食用當季、當地之食材,在享用美食之餘亦能兼顧自身的健康。

  綜合上述,全球食品企業之產品定位及品牌發展重點紛紛以健康訴求為核心,以在地天然的食材,簡單的烹調方式,滿足消費者為降低健康風險的飲食需求。

  被稱為寶島的臺灣,因地理環境的關係本身就擁有非常豐沛的資源,若能有效運用在地食材,對企業、消費者及環境而言都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不管是三聚氰胺、塑化劑、或是其它危害健康的化學添加物都不用再害怕出現在生活中。

 

【參考資料】

  • 2012年值得關注之食品服務趨勢
  • 摩斯漢堡BLOG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