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點效應應用-新產品的定價


  今天要跟各位談一個行銷學話題,就是關於新產品的定價…

  故事要從我逛大賣場說起,我發現了一個泡麵老品牌,推出一個新產品,很驚訝的是,幾乎只有原來1/2容量不到的產品,卻要買一樣的38元價格,而且兩個都擺在泡麵區,這時候我心裡想,這應該沒人會買吧!

  果然,3個月後,我在即期品出清區看到它只剩15元的身影。

  我想廠商一定不會作同樣的產品,只是改小包裝來騙錢,所以就買了一個,拆開之後,果然和原來的產品不同,它應該是想走韓國小雞麵的模式。

  若從這個觀點來看,其實它賣這個價格,並不是錯誤的決策,那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我就想起行銷學上的「錨點效應」,這個作用大致是說,我們的價值認知,會被之前經驗中類似的東西影響,進而對新產品進行定價。

  從這個角度,我就發現,這個產品的問題,就是「選錯錨點」,因為它明明是個新產品,卻因為類似的設計,被歸類在錯誤的「泡麵區」,其實它應該擺到跟韓國小雞麵或是模範生點心餅這一區。因為擺在泡麵區,而且產品設計相同,就會被當成一樣的東西來衡量價值,那在份量差異下,當然會賣不出去。

  由這個故事,我對未來企業提出新產品定價時,有幾個建議:

  1. 如果是類似的東西,要有新價格訴求,那就要重新打散「價格定位」:不能只是包裝的革新,最好連「本質」都改變,例如,加個新口味、說明是有機材料。

  2. 如果是完全新的產品,就不要跟低價的設計產品有太多「印象重疊」:最好跟隨市場領先者的一些特色來進行設計。

  3.到通路端,一定要確保自己,進入「對的戰場」:要多到現場去看看自身產品如何被賣。

猜你喜歡
*
品質不確定性(Quality uncertainty)下 數位商品之行銷個案分析

眾所周知,數位商品的品質不確定會造成交易的嚴重阻礙,想銷售的供給者以及想購買的需求者,都得十分嚴肅看待此一問題,因為數位產品在品質不確定下,會影響其產品、定價與行銷策略,甚至造成公司的興衰起落,也正面衝擊消費者的使用權益。藉著對A公司之企業診斷發現,當今數位產品在市場行銷上,對消費者而言,或多或少都面臨品質不確定性,所可能導致之交易風險以及市場失靈,有感於此一問題對數位產品行銷的重要性,本文從多重面向深入分析其解決對策,期能有助於數位行銷交易雙方之認知,因而促進數位商品之行銷。

*
通路定價學

當我們要購買一件商品時,有沒有遇到過在網路上的價格與門市賣的價格不同,而且發現這種狀況越來越普遍。不禁很納悶,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價?

*
真的是便宜的產品,就越好賣嗎?

「沒有價值,再便宜也沒人買;有價值,再貴也有人要」,產品對每位消費者所能產生的價值不一定相同。消費者更想要的是「物超所值」!

*
錨點效應應用-新產品的定價

「錨點效應」是說,我們的價值認知,會被之前經驗中類似的東西影響,進而對新產品進行定價。善用錨點效應,替新產品定出妥善的價格吧!

*
動態定價時代的挑戰

當你要下訂機票或是住宿時,是不是常會發現,今天看的價格,隔一天看卻不一樣,甚至白天看的價格,到了晚上又不相同,這種浮動的定價模式,我們似乎很習以為常...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