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邱宗永博士 ISO 14068-1:2023標準重點摘要-減碳優於抵消

- 撰文者:
- 2025/05/06 瀏覽數:258
文/邱宗永 整理/黃麗秋 圖/邱宗永、達志影像
ISO 14068-1:2023 標準強調報告的透明度和可比較性,要求組織定期公開其碳中和進展,並接受第三方驗證,以增強公信力。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極端氣候釀成世界各地災害已成為全球性的挑戰。推動碳管理措施,已從溫室氣體盤查,進展到實際減量,進而朝向碳中和的目標。
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於2023年11月發布「ISO 14068-1:2023氣候變遷管理—淨零轉型—第1部: 碳中和」(ISO 14068-1:2023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Transition to net zero Part 1: Carbon neutrality),適用於各種規模的企業組織、服務及產品,提供企業或組織擬定明確的減碳目標,並展現企業落實溫室氣體減排的承諾。
而企業或組織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減少碳排放,更應具體規劃碳中和計畫,並積極投資綠色技術與導入可再生能源,轉型為低碳經濟。這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推動可持續發展,藉此提升企業ESG品牌形象,進而強化核心競爭力。
架構重點提要
減碳優於抵消
依據最新發布的ISO 14068-1:2023 標準架構涵蓋12章節及附錄A、B、C、D,主要幾個部分為:
- 範疇與邊界
標準要求公司或組織應清晰界定碳排放的範疇,包括:直接、間接及其他間接排放,以確保所有相關排放源都被納入,進而解析組織的碳足跡,並制定針對性的減碳策略。
- 計算與報告
標準提供詳細的計算方法,包括使用國際公認的數據來源與計算工具,以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強調數據的透明性及組織在報告中清楚說明其計算過程和假設。
- 減碳與抵消
標準鼓勵公司或組織擬定具體的減碳目標及策略,並要求對碳抵消項目進行評估,以確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更強調持續改進的重要性,加以促使企業在減碳方面不斷創新。
- 原則闡述
幫助企業或組織在應對氣候變遷的過程中,有效管理其碳足跡,標準的原則。
- 透明性
公司或組織在報告其碳排放數據時,必須遵循「透明性」的原則,提供足夠的訊息幫助外部利害關係人理解其計算與減碳過程;同時,要求組織在不同時間點的碳排放計算中保持一致性,以便於數據的可比性和長期趨勢的分析。
- 完整性
公司或組織需確保所有相關的碳排放都被納入考量,以便全面評估其碳足跡。持續改進的要求標準鼓勵組織建立持續改進的機制,定期檢討與更新其減碳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技術。
盤點痛點與瓶頸
法令技術碳焦慮
ISO 14068-1:2023標準為企業組織實現和聲明碳中和提供了原則、要求以及指引,更加強調公司或組織需專注於量化、減少以及抵消碳足跡的規劃與策略。
但不管從量化碳排放、商品的碳足跡,公司或組織面臨內外執行痛點與瓶頸。
- 痛點分析
- 數據蒐集與管理
企業面臨缺乏全面性的碳排放數據,導致難以準確評估自身的碳足跡。數據的分散性和不一致性使得計算和報告變得複雜。
- 技術與資本限制
企業需要倚賴技術與資金方能順利轉型,尤其是中小企業普遍無法投資或承擔昂貴的綠色技術投資成本。
- 政策不確定性
面對全球政策環境變化快速,碳中和相關政策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增加了企業在制定長期策略時的風險,因而導致猶豫不決。加上不同國家對碳中和的規定、補助、稅制各不相同,跨國企業必須同時符合不同地區要求,合規成本以及執行難度勢必大幅上升。
- 瓶頸分析
- 內部溝通不足
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導致碳管理措施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 缺乏專業人才
許多企業在碳管理方面的人才匱乏,無法制定和執行有效的減碳策略。
- 文化障礙
企業文化中對於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員工的意識和參與度低,影響了碳中和的推進。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溫室氣體查驗證服務
本中心為使國內企業營運能與聯合發布ESG企業經營指標相符,111年度成立ESG新事業發展委員會;奠基過去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與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之基礎下,率先其他國內管顧機構獲得ISO14001及45001驗證通過,取得ISO環安衛雙認證,正式成立「ESG永續發展學院」,開辦永續經營系列課程,透過北中南各地訓練中心,為企業提供絕佳綠色人才養成修練道場。
猜你喜歡

為了接軌與響應國際趨勢的發展,永續經營已是全球性共同目標性的方向,企業在經營過程需了解,除了追求穩健獲利以外,ESG未來將是接單做生意的入場券,若能即早體認布局接軌國際趨勢,實踐淨零碳排並把ESG學分修習完成,將能搶得市場綠色先機,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增添企業永續競爭力,也共同為地球環境共進一份心力。

2050年碳排放量降至2005年的50%,並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碳排大戶進行徵收,作為溫管基金專款專用,所以企業自身更應知道如何進行盤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於2026年正式實施收費機制,而台灣政府未來也會有對應的碳費機制,因此企業勢必要瞭解使用多少碳,且可以從何處減碳,溫室氣體盤查成了關鍵。

因應「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單一工廠,都需受環境部「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規範,並登錄揭露事業廠區的排放量,其中碳費的議題即正式躍上台面,雖目前對列管企業徵收的方式及費率尚未定案,但如以中鋼為例,以碳當量年排放量2000萬噸,一噸碳排300元(碳費費率)來算的話,中鋼一年要繳交碳費金額即高達60億元,相當於現有盈利都要繳碳費的狀況即會發生,企業開始感受到“碳”的壓力,也代表著“碳有價時代”正式來臨,企業應儘速掌握各地區的發展趨勢,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預應的工作,以降低“碳”所帶來的衝擊或從中找到發展的利基。

碳費來了,企業得變綠了!面對營運成本壓力,企業重塑供應鏈結構、採用清潔能源,並從原物料選擇、製程改善到運輸方式都納入減碳思維。這不僅能有效降低碳費支出,更促使企業蓄積綠色競爭力。透過建立綠色供應鏈,企業得以在減少碳排的同時達成節能,讓環境永續與企業成長齊頭並進。

企業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達成《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準1.5℃內的承諾,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必須減少45%、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企業在達成這些目標中扮演重要角色。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