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優先.數據透明.持續改進 碳中和已從道德選擇轉為經營必須


文/梁修嘉 整理/黃麗秋 圖/梁修嘉、達志影像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發布的綜合報告中提到,全球氣溫會在2021年至2040年間「達到」或「超過」1.5℃可能性已超過50%。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的報告中也提及,2023年至2027年期間, 至少有一年氣溫會超過1.5℃門檻的可能性更高達66%。

  面對全球暖化現象,已經不似電影情節,而是真實地發生在你我身邊。全球氣溫上升不僅擴大極端高溫的影響範圍,造成乾旱頻發,使農作物難以生長、糧食價格飆升,更導致海平面上升、洪水氾濫,並加速海洋生物與珊瑚礁的大規模消失,進而威脅人類生存的連鎖反應。

  誠如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疾呼:「要解決氣候問題,我們需要更多創新比任何其他問題都多。」面對氣候危機,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更呼籲全球採取積極的作為,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Net Zero) 目標,已成為近年來各國政府應對氣候危機關鍵的策略之一。

  鑑於此,國際組織ISO 發布「ISO 14068-1:2023 氣候變遷管理—淨零轉型—第1 部:碳中和」(ISO 14068-1:2023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 —Transition to net zero Part 1:Carbon neutrality) 標準,其標準為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以及碳中和等量化、監測、報告、確證以及查證領域建立標準化,提供企業遵循框架,進一步實現淨零願景。

碳中和從道德選擇轉為經營必須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指的是透過減少碳排放與抵消剩餘碳足跡,使溫室氣體的淨排放量降為零。「碳中和轉型,已經是企業確保存續、提升競爭力、增強品牌價值的必要策略,不只是回應法規,更是主動在新一代產業秩序中取得領先地位。」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永續淨零組經理、高級顧問師梁修嘉開宗明義指出。

  他指出,企業實踐「碳中和」的心態必須從過去「道德選擇」轉為「經營必須」。從全球宏觀環境的變化來探究其轉型的動力,可從四大面向來分析,逐一說明如下:

  1. 氣候實體風險

極端氣候釀成氣候災害如西班牙的洪災、印度德里的熱浪、美國與加拿大的冰風暴等,造成供應鏈中斷、農產品價值暴漲、工廠停工,影響所及不僅增加企業的原物料成本,以及營運中斷的風險。

  1. 國際政策壓力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於2027年開徵,將對進口到當地的碳密集型產品,依據碳排放量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 憑證(CBAM Certificate) 產品才能進入歐盟,並逐步開徵碳費或設定進口標準。他說:「企業必須從生產產品時就要考慮到含碳量,以及衍生的碳費金額,不是自己關起門做生意而已,而是外在環境法規也一直變化。」影響所及,企業將面臨國際貿易壁壘與增加營運成本。

  1. 資本市場趨勢

「近年來愈來愈多金融機構推廣『綠色放貸』、『綠色債券』等,其大框架皆希望鼓勵企業能夠設置短中長期減碳目標,積極挑戰2030年達到減碳50%,2050年淨零碳排放。」梁修嘉說道。

此顯示出,全球已有數兆美元資金放款,皆納入ESG 指標,投資人更要求企業做出碳中和的承諾。影響所及,企業若未具體做出碳中和或淨零的承諾,勢必增加融資成本,以及影響到金融機構的估值。

  1. 消費習慣改變

隨著Z世代、千禧世代已占全球人口近50%,該世代將永續作為消費與品牌選擇時主要的考量重點。影響所及,企業若想提升市場競爭力與雇主品牌形象,必須納入ESG永續策略。

企業層級動機
碳中和轉型與企業價值增長直接掛鉤

  梁修嘉指出,從上述轉型動機不難了解,企業推動碳中和已不只是回應外部壓力,而是直接帶動「競爭優勢」與「價值創造」,具體來看可包含五大動機:

  1. 客戶轉型壓力

國際品牌客戶為了符合法規或達成自願減量,對供應商給予轉型壓力。例如,國際大廠Apple 要求其供應鏈業者必須於2030 年達到碳中和,若無法達成恐被踢出供應鏈。但實際上,當2021 年該公司宣布此計畫時,即有7% 的供應鏈業者被退出,可見轉型壓力之大。

  1. 擴大市場機會

企業取得綠色標章、進入低碳供應鏈,增加取得訂單的機會。例如,環境部推廣碳足跡標章,可幫助企業增加產品在銷售上的識別度。

  1. 優化成本結構

企業通過節能減碳提升能效,達到降低能源成本及碳費負擔。例如,環境部訂定的碳費一般費率為每公噸新台幣300元,企業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達指定目標者,可提出申請核定優惠費。梁修嘉說:「不管是原物料的碳或者運輸過程的碳,『碳』基本上都是一種成本,企業從製程上導入綠色設計,維持產品的品質下,研發替代原料來降低碳排放,達到優化成本結構。」

  1. 獲得低利貸款

企業實施碳中和容易取得融資利率優惠、提高市值。例如,目前國內富邦銀行、玉山銀行皆推出永續貸款、綠色債券等商品。

  1. 塑造品牌形象

企業能夠增加消費者忠誠度,吸引重視ESG 高潛力年輕人才。例如,星巴克宣布2030年達成減碳50%,即獲得年輕族群的認同感。

從被動因應到主動創價的轉型思維

  綜觀上述的動力與動機, 梁修嘉強調:「企業經營者心態上,應將實踐碳中和視為策略性投資,而非單純成本。」舉例來說,過去消極的做法是採取零散、被動式改善,未來則應以科學基礎為目標(SBTi)為核心的整合性轉型;又如,過去由環安衛部門扮演管理的角色,未來則由經營者統籌的策略任務;過去將減碳視為成本負擔,未來則成為競爭來源;值得重視的是,過去忽略碳成本,未來則導入內部碳定價,且應積極評估專案與投資案的成本。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溫室氣體查驗證服務

本中心為使國內企業營運能與聯合發布ESG企業經營指標相符,111年度成立ESG新事業發展委員會;奠基過去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與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之基礎下,率先其他國內管顧機構獲得ISO14001及45001驗證通過,取得ISO環安衛雙認證,正式成立「ESG永續發展學院」,開辦永續經營系列課程,透過北中南各地訓練中心,為企業提供絕佳綠色人才養成修練道場。

猜你喜歡
*
淨零時代 碳規則與碳資產面面觀

台灣的碳規則正在起步階段,隨著國際已加快淨零進程腳步,碳規則和碳配套措施的要求會更嚴格、範圍也將擴及更多產業,除了各國政府法遵規範增加,國際綠色供應鏈為維持市場制高點,對供應商的減碳要求也將不斷提高,是台灣企業更切實面對減碳議題的關鍵動機。

*
碳有價時代-您應該了解的趨勢

因應「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單一工廠,都需受環境部「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規範,並登錄揭露事業廠區的排放量,其中碳費的議題即正式躍上台面,雖目前對列管企業徵收的方式及費率尚未定案,但如以中鋼為例,以碳當量年排放量2000萬噸,一噸碳排300元(碳費費率)來算的話,中鋼一年要繳交碳費金額即高達60億元,相當於現有盈利都要繳碳費的狀況即會發生,企業開始感受到“碳”的壓力,也代表著“碳有價時代”正式來臨,企業應儘速掌握各地區的發展趨勢,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預應的工作,以降低“碳”所帶來的衝擊或從中找到發展的利基。

*
減碳→碳中和→淨零碳排新解方 綠色生態設計架構綠色生產鏈

碳費來了,企業得變綠了!面對營運成本壓力,企業重塑供應鏈結構、採用清潔能源,並從原物料選擇、製程改善到運輸方式都納入減碳思維。這不僅能有效降低碳費支出,更促使企業蓄積綠色競爭力。透過建立綠色供應鏈,企業得以在減少碳排的同時達成節能,讓環境永續與企業成長齊頭並進。

*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邱宗永博士 ISO 14068-1:2023標準重點摘要-減碳優於抵消

ISO組織公布ISO14068-1:2023碳中和標準,重點為鼓勵公司或組織能夠擬定具體的減碳目標及策略,並要求對碳抵消項目進行評估,以確保其有效性與可靠性。意謂企業或組織面對更嚴格的減碳規範;該如何從制定策略到培育人才建立全方面的積極作為?且聽擁有豐富ISO14068-1:2023碳中和企業查證經驗的邱宗永博士完整解讀標準之重點摘要。

*
從碳抵消到碳信用 盤點國際巨頭企業減碳實力

企業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達成《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準1.5℃內的承諾,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必須減少45%、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企業在達成這些目標中扮演重要角色。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