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失靈 森林從綠色資產變成碳排風險?

瀏覽數:47


文/Louis Wei 圖/達志影像

儘管人類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過去十年已趨於穩定,但總體排放量仍高居不下,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持續攀升,根據《TheConversation》報導,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平均成長率已降至0.6%,遠低於前一年代的2%。關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組織「全球碳計畫」(The Global Carbon Project) 估計,2024 年人類活動所釋放的碳將創下新高,達到10.2 吉噸碳(Gigatonnes of Carbon, GtC)。

過去十年間,二氧化碳濃度平均每年增加2.4 百萬分點濃度(ppm)。但在2024 年,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上升,大氣中的濃度躍升了3.5 ppm,達到424 ppm,比工業化前高出50% 以上。

雖然排量趨於穩定,但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仍在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然碳匯(CarbonSinks) 的改變。自然碳匯可以吸收比自身排出量更多的二氧化碳,海洋、森林和土壤等自然碳匯每年吸收約五成人類製造的碳排量,但這數2023 年是近期全球野火災害最嚴重的一年,加拿大的極端野火造成約65%的樹木覆蓋面積損失。但這數字並非固定不變,當環境有所變動時,吸收量也會跟著改變。

圖說:2023 年是近期全球野火災害最嚴重的一年,加拿大的極端野火造成約65%的樹木覆蓋面積損失。
圖說:2023 年是近期全球野火災害最嚴重的一年,加拿大的極端野火造成約65%的樹木覆蓋面積損失。

野火頻率創新高,森林竟成排碳源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碳匯之一,每棵樹木平均一生可以吸收約900 公斤的二氧化碳,是地表最強的二氧化碳倉庫,也是人類維持永續生活的盟友。然而,近年來因為森林野火不斷發生,被視為「地球退燒藥」的森林碳匯,其功能也逐漸失靈。

樹木的生長過程能夠儲存二氧化碳,但當樹木燒毀後,原本儲存於枝葉、樹幹和土壤中的碳會釋放回大氣中。近年來,野火發生的頻率顯著增加,創紀錄的森林大火成為常態,森林火災的範圍、規模和造成的影響一次比一次可觀,2023 年是近期全球野火災害最嚴重的一年。加拿大的極端野火造成約65% 的樹木覆蓋面積損失,占全球樹木覆蓋面積損失的27% 以上,一系列的野火事件也被認為是這兩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躍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 Office forDisaster Risk Reduction, UNDRR) 表示, 氣候變遷是森林野火發生愈來愈頻繁的主要原因之一,當今極端熱浪發生的可能性是150 年前的五倍,隨著全球暖化持續地惡化,未來只會更常發生野火災害,而高溫讓地表更乾燥,成為野火蔓延的絕佳環境。

野火愈頻繁、燃燒面積愈大,釋放的碳排就愈多, 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East Anglia) 在刊登於《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顯示,自2001 年以來,全球森林火災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60%,在部分對氣候變遷非常敏感的北方針葉林中,排放量幾乎增加了兩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量愈多,氣候變遷就會變更嚴重,因此地球就陷入野火和氣候變遷的惡性循環中。

森林野火,燒出「綠色投資」盲點

根據《Innovation News Network》的報導指出,牛津大學物理系一項針對碳匯的研究示警,依靠碳匯來抵消化石燃料的排放無法遏止全球暖化,自然碳匯除了吸收能力有限,環境變動等因素也會降低吸收效率,有些國家或企業重度依賴森林抵消自身碳排量,忽略樹木的狀態會隨之變動的可能,天然碳匯容易受到損害,且不能永久儲存二氧化碳,導致很多人表面上自稱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但全球暖化危機仍持續加劇。

聯合國大學水、環境與健康研究所(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Water, Environment, and Health, UNU-INWEH) 的報告也指出,隨著不斷創紀錄的野火肆虐亞馬遜森林、北半球北方和澳洲的森林,這些曾被譽為「可靠碳匯」的森林,如今卻淪為二氧化碳的超級排放源,目前碳封存計畫和政策皆忽略了森林所處的高度變動環境,有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植樹已不再是減少碳排的保證,反而可能增加野火的風險,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根據非營利研究機構CarbonPlan 的估計,2024 年8 月加州的森林大火燒毀大約45 萬英畝的土地,並摧毀加州碳補償計畫中將近4.5 萬英畝的樹木,美國其他地區,如華盛頓州和新墨西哥州的火災,也波及該計畫超過2.9 萬英畝的林地,這些林地原本被納入碳信用體系,作為抵換企業排碳的手段,碳信用購買者包括能源公司雪佛龍(Chevron) 和石油公司殼牌(Shell),隨著林地遭焚毀,原應吸收的碳轉而釋放,造成碳排「不減反增」的反效果。

聯合國大學的研究員李珠泳(Ju HyoungLee,音譯)指出,氣候變遷和乾旱的威脅下容易發生森林火災,種樹已遠遠不足應對挑戰,森林相關政策必須從靜態保護轉變為動態風險管理。

聯合國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碳抵消計畫應不再僅以「獎勵植樹」為主要手段,而應全面考量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包括乾旱、氣溫上升與蟲害等因素,這些都可能使森林從碳匯轉變為碳排放源,碳封存策略需評估當地的水文、溫度、土壤、乾旱及熱浪等狀況。若繼續使用過時的評估方法,容易忽略火災造成的排放量激增,會讓碳封存量被高估、排放量被低估,不僅誤導政策制定,也使碳抵消措施難以產生實質效益。

科技新解方,衛星打造野火預警網

聯合國大學的研究指出,應建立一個專門的全球平台,將即時衛星觀測導入自願性碳市場及野火管理計畫內;樹木快速生長和死亡時,會產生的大量枯枝和落葉,這些枝條和葉子隨時間掉落並在地面堆積,若缺乏管理就會變成野火的燃料,衛星數據可以準確指出枯枝落葉的堆積地點,便可利用這些資訊,將野火高風險區域排除在碳補償計畫之外,制定更有效的管理計畫,並將野火風險納入碳核算(Carbon Accounting),提高碳市場的可信度,創造更具彈性的碳匯,真正有效地緩解氣候變遷。

隨著野火威脅因氣候變遷日益加劇,人們正逐步從科技與教育層面尋求解方。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衛星研究小組在觀測與分析過程中意識到全球對精準野火監測與氣候風險預警的高度需求。他們於2018 年創立新創公司OroraTech,專注在開發衛星技術,提供即時野火情報和風險評估。

OroraTech 擁有十顆已在運行的衛星,致力於提供全球最持續及最全面的熱數據流(Thermal Data Stream),其野火解決方案平台結合自家衛星和公共衛星系統所提供的高解析熱資料(Thermal Data),不僅能掌握即時環境情況並即時發送風險警報,並且能偵測到任何規模的野火和發生時間,確保相關人員能立即應對。動態數據模型也能讓使用者了解全球各種野火事件,精準模擬野火火勢發展,有助於強化預警機制與災害應變能力。

OroraTech 已經在野火監測取得成就,客戶遍布全球。巴西紙漿生產商巨頭Suzano 擁有大片林地, 透過OroraTech 監測旗下270萬公頃的土地,並結合軌道衛星與地面攝影機,針對夜間與偏遠地區進行高效監控。歐盟將OroraTech 的數據整合進其哥白尼計畫中,用於緊急情況的應變和氣候分析。2022 年,OroraTech 保護了1.83 億公頃的森林,減少了41%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拯救了可能因野火產生的空氣汙染而受威脅的生命。

OroraTech 在今年(2025) 加入GREEN+ 計畫,監測全球數百萬公頃受到保護的森林,協助維持南美洲和其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及碳存量保護,他們計劃在2026 年部署超過1 百顆衛星,打造衛星星系,將再訪週期(Revisit Time)提升至30 分鐘。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森林管理行政單位「森林所有權中心」(CPF) 從今年1 月起推動一系列培訓課程,和公私林地的管理者或工作者分享相關科學知識和見解。第一期的課程在塔拉戈納(Tarragona) 省的村莊埃爾蒙特梅利(ElMontmell) 一處曾遭遇野火的地中海松(Aleppopine) 森林舉行,有26 位護林員參與,藉由課程了解「永續森林管理」,即如何預防野火來捕捉更多碳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未來若希望樹木繼續擔任減碳利器,人類的思維和管理方式就必須有所改變;UNUINWEH所長馬達尼(Kaveh Madani) 說明,唯有將森林視為活生生的動態系統進行管理,才能將它們視為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盟友,透過結合衛星數據和動態風險管理策略,可及早預警,就能防止野火抹煞人們過去數十年間在減排上的努力和進展。

名詞解釋》

  • 吉噸碳 (Gigatonnes of Carbon, GtC)

碳的質量單位,1 GtC = 109 噸碳。

  • 自然碳匯 (Carbon Sinks)

透過自然過程捕捉及儲存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天然生態系統,例如,森林、海洋和土壤等。

  • 碳核算 (Carbon Accounting)

計算和追蹤企業、組織、地區等特定主體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過程。

  • 再訪週期 (Revisit Time)

衛星在同一軌道上回到同一個位置需要的時間; 再訪週期的時間愈短, 蒐集的資料就愈多。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7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