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學經濟」邁向「長尾價值」 跳脫價格紅海 用氛圍與體驗打造品牌資產


口述/邱婕欣 採訪/黃麗秋、李弘薇 圖/達志影像

根據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八月份的調查, 今年消費者信心指數(CCI) 持續走低。從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景氣到就業機會與購買耐久性財貨等項目,皆較七月下降。整體CCI 僅63.31 點,較年初的75.54 點大幅下滑12.23 點,顯示消費心態正逐漸轉向保守與悲觀。

然而,在消費意願普遍疲弱的同時,卻出現一股逆勢現象:餐廳、飯店等強調空間「氛圍感」與「美感」的場域,依然湧入人潮。這反映出當設計美學能觸動情感共鳴,進而帶動品牌認同時,即便在景氣不佳的環境中,也能成為撐起市場的一門好生意。

這種感性主導的消費心理,與社群文化息息相關。根據 DataReportal《Digital 2025》報告,台灣近八成民眾活躍於社群媒體,其中近五成人口使用 FB、IG,Z世代與年輕女性更是重度使用者,促使「可被分享」成為新的消費驅動力:零售業藉由氛圍說故事、旅宿業透過沉浸式體驗創造驚喜,皆能轉化為社群打卡的熱點,進一步啟動「美學經濟」的擴散效應。當消費的核心價值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能否創造分享與話題,為服務業帶動另一股潮流與商機。

拍照× 打卡× 上傳
美感驅動的新商業模式

專長服務創新與創新管理財團法人商業服務與研發資源事業部協理邱婕欣多年輔導服務業於新商業模式創新,她觀察指出,「當我們談論服務業的商業模式或是轉型,首先必須先深入理解消費者的行為改變」。尤其以網路原生代Z 世代,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生活點點滴滴儼然已經成為習慣。對他們而言,消費不僅是為了滿足需求,更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一種可以被拍照、打卡、上傳,並藉此建立社群連結的儀式。

以NIKE為例,在上海、紐約的「House ofInnovation」旗艦店,並非單純的運動用品賣場,而是一個完整的體驗空間。它提供客製化服務、教練互動、數位體驗,讓消費者在探索產品的同時,也沉浸在NIKE所傳遞的運動精神與創新文化中。這就是將零售業從單純的銷售點,轉變為品牌形象與社群中心的最佳範例。

邱婕欣認為業者必須洞察,消費者為「美學」所買單的背後,他們真正追求的是情緒價值與獨特體驗。這是一種在有限預算下,追求精神富足的消費行為。因此,企業的核心任務不再只是「賣產品」,而是「賣故事」與「賣體驗」。

美學只是起點
核心價值才是長紅的關鍵

要成功打造設計美學帶動「情感經濟」,邱婕欣提醒業者必須回歸到最根本的核心問題:「企業想要要銷售什麼?」美學不只是表面的設計感,它必須緊扣品牌的核心價值,並透過精密的服務設計將其傳遞給消費者。

「高顏值的商品、或是空間美學的氛圍感建立,的確能快速吸引消費者目光。美學只是個起點,能引入客流,但不能保證成功,服務流程與成本結構才是長久經營的關鍵。」邱婕欣以多年輔導的企業為案例,說明「美學經濟」想要成功擴散帶來金流,品牌核心價值的定位極其重要。

從「爆紅」到「長紅」的長尾經營

美學經濟所帶來的爆紅效應,往往如煙火般絢麗而短暫。若要將這股流量轉化為永續的經營,邱婕欣建議業者必須善用工具、分析,並建立一套不斷優化的營運循環。

1.流量變現,數據驅動的精準行銷

科技能讓我們能比以往更精準地了解消費者。「流量不會只有一波,透過數據分析調整,優劣抽換的過程中,才能創造下一波的人流,數據是讓流量變現的最佳工具之一。」邱婕欣建議業者可從Wi-Fi熱點分析、POS系統,到AI人臉辨識,業者可以清楚掌握顧客在店內的停留時間、熱門區域,甚至是消費者的輪廓(Profile)。這些數據,能幫助你回答關鍵問題:「誰是真正為我的美學買單的人?」

2.維持熱度

有了這些洞察,業者可以進行更精準的行銷。我們在顧問服務中,經常強調PDCA(Plan-Do-Check-Act) 的循環方法(見圖一)。業者可將美學體驗視為一個計畫(Plan),透過數據分析進行驗證(Check),並不斷優化與調整(Act),確保每次的投入都能獲得回報。這種數據驅動的模式,讓行銷不再是憑感覺,而是有科學依據的精準投資。

3.「倒著算」成本的思維

許多業者在營造空間氛圍感、製造爆紅商品的話題性等極致體驗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成本結構。邱婕欣提到「我常提醒業者,定價不是由成本決定,而是由『價值』決定。」先確定消費者願意為你的體驗付多少錢,再回頭檢視如何優化成本,以實現這個定價。例如,若一套服務組合消費者只願付200元,那麼你必須想辦法讓所有成本加起來小於200元,這就是考驗企業「管理財」的功力。

在數位時代,數據能幫助你快速檢視單一產品或服務的績效。業者可透過數據分析,快速下架表現不佳的服務,並不斷測試新的產品組合。這種「小步快跑」試錯模式,能有效避免因成本失控而導致的爆紅後,曇花一現的閉店風險。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5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CPC線上書城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完整的經營管理、顧客服務、人才培育、策略規劃相關書籍,以滿足企業不同層面的需求。

猜你喜歡
*
美學經濟的真相 品牌爆紅的2 大永續策略

「拍照、打卡、上傳」在視覺先行的消費時代,一張網路瘋傳的照片,能讓餐廳或商品迅速爆紅,卻也可能如煙火般稍縱即逝的短命。吳師豪教授點出,企業若要在風潮退去後仍能屹立,關鍵不在於一時的滿意,而是信任的累積,以及駕馭創新與一致性的雙軌智慧。

*
台北時代寓所總經理陳冠州 美學× 跨界× 科技 台北時代寓所打破傳統飯店方程式

在體驗經濟時代,飯店業必須將稍縱即逝的網路流量,轉化為可持續的品牌資產與長期營收。台北時代寓所總經理陳冠州認為,視覺先行的美感氛圍是門檻,將在地故事轉譯、鎖定新世代的感官體驗、打破傳統飯店的早餐革命、軟性品牌的創新與自主,成就了台北時代寓所的劇本,才能上映如此耐人尋味的「經典電影」。

*
NOKE忠泰樂生活 善用策展思維將美學變現購買力

以建築起家的忠泰集團,沒有信義區百貨群聚的地緣優勢,「NOKE 忠泰樂生活」以非典型的藝術策展與建築美學重塑消費體驗。這背後,是一套長線思維:將會員經營、數據驗證與跨區域生態圈整合,印證「美學」勢將成為商業的驅動力,台灣服務業的未來縮影。

*
本事空間製作所共同創辦人洪和培 設計的本質,不只是美感 而是品牌本質

新世代的消費者已習慣美好體驗與精神滿足的追求,更渴望透過空間氛圍獲得歸屬感、認同感,讓實體空間不再只是消費場域,而是承載品牌靈魂的載體。擅長由空間說故事的「本事空間製作所」共同創辦人洪和培的眼中,認為「空間設計」不但可以帶來美感,更可以承載品牌的「價值」。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