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遍地開花 突破悶經濟
這一代「全球化世代」年輕人,因受到經濟發展與失業情況的影響,機會越來越少,出路越來越難,政府要做的是從集中式的產業發展演化為遍地開花的企業發展思維,檢視體制是否被扭曲、政策執行是否有缺點,讓不管是受雇於人或是自己創業者生活皆能獲得基本滿足,他們才能行有餘力投入市場,各行各業因此能夠多元發展,突破悶經濟。
機器人是感動服務的阻力或助力?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的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全球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約300億美元。其中隨著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社會社會來臨,對於老年人的居家照顧、兒童的教育娛樂、家庭勞務分擔以及居家保全等需求,「服務型機器人」已逐漸超越工業型機器人,有後來居上的成長趨勢,顯示出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走出工廠,走入你我的家庭、公司。
未來,服務型機器人會取代人類成為最佳服務生?
滿足顧客渴望的溝通力
行銷大師科特勒指出,行銷2.0的時代企業對顧客溝通的價值主張不僅要有功能面,更要有情感面。當能讀懂顧客的焦慮與渴望、以及夢想,建立起同理心,自然而然就會選擇對方能夠理解、安心的溝通方式;在講求體驗的知識經濟時代,公部門堪稱是最大的服務業,有關服貿政策,還是需要公部門向民眾溝通再溝通才能化解爭議。
給員工抱抱終結爆料(下)
企業或組織是由一群志同道合員工聚集所創造出「情感空間」,彼此關係的最高境界便是員工如老闆般,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公司,去照顧、去奉獻。我認為,每位經營者都應在組織中建立一本「核心價值存摺」,與員工一起以誠信、品質生息,不斷存入認同、堅持,加入共好、利他的真心,共同守護與保管這本黃金存摺。
給員工抱抱終結爆料(上)
近期以來被點名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的企業,過去莫不是媒體的寵兒、消費者心中的良品。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員工爆料、股東告密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僅讓其違背誠信經營的事,一一攤在陽光下,更讓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也就是形象與商譽毀於一旦。為何這些企業的離職員工為何要不顧以往的主雇之情,反而採用爆料方式來對待老東家?企業內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員工是老闆的一面鏡子。員工的問題浮現,是在凸顯經營者的缺失。當經營者悖離了誠信經營、品質第一的核心價值,員工有樣學樣,以利相聚,必然會為爭利而落井下石。
3.5級服務業抓住服務大趨勢
台灣經濟因應趨勢變化,重新出發之際,朝野對於紛爭不斷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應持續努力協商,並擬定良善的政策溝通模式,以突破困境創新轉型。服務業轉骨應當走向「3.5級產業」,即是以服務業為基礎,以人為核心結合「智慧資本」、「文化資產」、「環境資源」以及「科技資訊」,作為創新與加值的元素,藉此提升服務業的價值。
新手主管「轉大人」領導術
傑克‧威爾許說:「要當執行長的人,一定要打從心裡相信『人』是萬事之本。」從被管到管人;從基層到中階主管,新手主管要相信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抱持不願辜負別人的期待而加倍努力的態度,相信他們,就是相信自己已從監督部屬提升到給部屬自由發揮空間的能力。即便是磨合的過程中,不斷的有衝突、爭吵,相信這是所有高效率團隊必經的歷程,也是新主管能否順利「轉大人」的必要試煉。
掌握創業管理讓創意永續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不論創業構想有多出色、吸引了多少資金、產品有多麼出色、市場有多麼需要,缺乏完善的『管理』,都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如何避免落入成功的魔咒?解決之鑰掌握在企業創辦人手中。當新創企業於三、五年內成長至一倍時,創辦人就要建立起專業分工的管理團隊來取代自己一手包辦所有業務的運作模式,
創辦人必須去引導團隊成員學習如何協同合作;學習如何協助主管以及同儕達成目標;同時,創辦人自己則要學習去信任他人,並激勵他人做出承諾、交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