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G DATA和企業經營
BIG DATA不斷的出現在諸多未來趨勢討論中,在資訊領域中有很多對這個名詞以及相關延伸技術的探討,很多人將之視為一種預測技術,其實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技術而是一種趨勢。本文試圖從企業經營管理觀點來解讀這個趨勢對企業經營所帶來的影響。

1111光棍節-你寂寞嗎?
1111這個節日自從在大陸被網民定義出來之後,就與網路商機掛勾,成為一個網路購物節的表徵。2013年,短短5個多小時,支付寶成交額突破100億元,13點04分,天貓和淘寶總成交額突破191億元,用13小時就完成350億人民幣。同一時間,美國感恩節的百貨公司大戰,也受到網路衝擊營業額下降許多,反倒是購物網站「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蒙受其利。


中國十二五規劃探討
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五年計畫,它先後經歷五個不同階段和轉型:大推動計劃期(1953-1957年);半統制計畫期(1958-1980年);混合型計畫期(1981-1995年);指導規劃期(1996-2005年);戰略規劃期(2006-2010年)。從經濟指令計劃轉型為發展戰略規劃,由經濟計畫轉向全面發展規劃,由微觀干預轉向宏觀調控,由經濟指標為主轉向公共服務指標為主。五年計畫決策機制的制度建設經歷一個曲折的歷史過程:從「一五」的制度化集體決策到「二五」至「五五」的非制度化少數人決策,不斷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 五年規劃編制過程比規劃本身更為重要、更有意義。中國遠比美國在決策機制上更加制度化、更加科學化、更加民主化,充分顯示了中國獨有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和國際競爭優勢。而中國十二五規劃編制過程也是一個公共政策決策過程,它反映在中國特有政治體系內所發生的一系列政治行為或過程,不同的機構和參與者間的相互作用過程,也是一個逐步形成政治共識、政策共識以及社會共識,最後成為一個經過法律程式的正式的五年規劃綱要。制定五年規劃是中國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政策過程,也是實行民主集中制實踐的最好案例。 由「十二五規劃」之推動得知,產業發展的同時,亦必須確認符合現行產業發展趨勢,亦可地方政府並進而深入企業皆能於共同方向著力,如此才可使政策及產業提升同步,且更具方向性。

觀念影響態度,別問「為什麼」
透過QBQ的書籍啟發,瞭解為何別問「為什麼?」,而是要轉換成問自己「如何做」,當問自己如何做時,也就展現了個人擔當,那麼在態度、處理問題上,都會有不一樣的境界。

如何在旅遊區建構「二手物品館」倡導環保再生價值
二手商店買賣的存在,讓短缺盤纏者得以有尊嚴的解金錢上的問題,也創造了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二手物品看得出是有市場性、有未來性、有必要性,且具環保再生,應驗了舊愛變新歡;物資不廢棄、不浪費。



BIG DATA 和企業經營
BIG DATA不斷的出現在諸多未來趨勢討論中,在資訊領域中有很多對這個名詞以及相關延伸技術的探討,很多人將之視為一種預測技術,其實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技術而是一種趨勢。本文試圖從企業經營管理觀點來解讀這個趨勢對企業經營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