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轉型利器-六標準差綠帶人才養成
六標準差綠帶課程包含了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步驟,以及統計分析的手法,公司應該在導入智機化的同時,在人員培育上也同步要進行六標準差綠帶的培訓,才能讓同仁能有使用大數據分析的能力,有能力運用更多數據進行問題分析與解決,從數據中看到問題,持續改善,軟硬體的導入與數位人才的培育,雙管齊下,才能達到真正數位轉型的目的。

國家品質獎永續卓越經營輔導之我見
國家品質獎,以前在製造業中是至高無上的榮譽,現在已經擴展到所有產業的目標,其代表著對該公司全面品質經營的肯定與關鍵里程碑,也意味著該公司能展現出TQM的具體展現。在卓越經營輔導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能跟著企業公司共同成長,關關難過關關過,每次的經驗都在在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次改善能做到盡善盡美,永遠不再變動;沒有一次系統導入能維持長久不用變動的;所有的改善、標準化、系統導入,都要保有一個持續改善的流程在後面,才能因應內外部的變化與挑戰進行因應。

數位精實管理系統平台架構規劃與導入
數位轉型若搭配精實生產為基礎,所做出來的數位系統串接才能達到真正的品質/交期/成本的目標。數位精實關鍵重點放在於產線現場先進行精實管理規劃,再進行數位化IOT/SCADA/MES串接,最後串回ERP、WMS等進銷存系統即時回饋與可視化監控。

數位與傳統如何並行?新舊傳承如何交替?
中小企業正積極邁向數位轉型的行列中,卻面臨到新舊交替問題、數位與傳統如何併行的窘境,該如何解決目前的困境,筆者有以下四點建議:進行接班人計畫、數位轉型改善結合ISO一到四階文件重新修訂、建立持續改善機制、數位轉型成效廣宣。


漫談SPC統計製程管制之成敗
SPC不是早就行之有年了嗎? 稽核每次被問一定會做的事情,且客戶每月每季要的製程能力Cpk都有提供,但是對於實際良率提升沒有感覺很有用阿? 這中間存在的迷思,讓我們一一往下探討吧。

FMEA潛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之應用
介紹FMEA新版步驟與探討實務案例上面FMEA之迷思,如何有效預防失效發生,減少問題發生後的後果費用,做到風險評估的真實意涵。

淺談品質管理系統稽核、過程稽核、產品稽核
IATF16949:2016版於9.2內部稽核中提到品質管理系統稽核、過程稽核、產品稽核之需求,組織有效應用與導入三種稽核法之探討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