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管後之未登記工廠的抉擇
多年來,許多違章工廠(未登記工廠)因為沒有合法登記,致使政府相關單位無法有效管理,進而衍生出許多在製造與生產過程中,環保、衛生、消防、工安等等事故層出不窮。更甚者,存在著產業間合法與不合法工廠間之不合理競爭與不平等發展之情況。隨著111年3月19日全國未登記工廠納管期限到期,未登記工廠之管理,勢必走向下一個管理階段。故提供已納管之未登記工廠業者思考接下來的抉擇評估與思考方向。

品牌經營之始-擺脫製造業思維
台灣是一個以製造業興起的國家,多年以來就一直是個製造業思維的國家,面對代工出口的外在環境困境,使得台灣製造業必須走向自有品牌的市場策略。「品牌」一定要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看自身,必需先從了解消費者或使用者開始。品牌是在消費者心中對產品或服務所長期累積的一種印象,是需要時間來驗證成敗,無法一蹴可成,立竿見影。

探討如何以戰略性策略發展國際合作專案,創造國際競爭優勢-以新加坡「SIRI 智能工業指數」與我國「工業4.0 iBench生產力再造成熟度評量」之推廣為例
迎向區域整合挑戰,我國需以更靈活、戰略性策略參與國際組織或國際合作發展計畫,增進台灣能見度。新加坡擅長打造品牌,本文將藉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推出「SIRI 智能工業指數」與中國生產力中心自主發展「工業4.0 iBench生產力再造成熟度評量」推廣方式為例,探討如何發揮公私部門國際合作韌性,創造國際競爭力。

探究國內汽車產業在台佈局策略與發展瓶頸
回顧台灣汽車產業的歷史,曾發展出特有的「少量混線生產」技術,被當時的汽車業界視為「台灣奇蹟」。但汽車產業具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特性,使國內汽車產業無法取得長期優勢,也進而出現產業發展瓶頸。從生產端來看,國內整車廠有機會成為技術母廠重要的生產基地,擴大亞太地區生產體系的影響力與關鍵優勢;以市場端來看,可窺國際車廠對於台灣市場的發展策略,另外在市場銷售板塊,更可觀察到市場發展與國際潮流對國內車市的衝擊與影響。

【CPC遠距視訊輔導服務】~帶給企業有如實體臨場輔導般溫度
CPC將遠端視訊輔導情境歸納為「現場視訊指導」、「視訊輔導會議」及「多人視訊研討」三種型態,在輔導工作過程中達到更即時化掌握企業輔導進度,並可以無時差提供即時線上交流與互動,更為重要的是仍可保持顧問與企業間之對話溫度,提供企業隨時找到顧問獲得解決方案,讓輔導推動可不受影響順利進行。

從塑膠廢棄物淺談循環經濟
根據法新社報導,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3 億噸,至少有5 兆個塑膠碎片在海裡漂浮。在這個塑化時代,塑膠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經濟發展和環保是否絕對背道而馳,無法兼顧?隨著近年來環保意識和循環經濟思想的提升,許多替代性產品和商機也隨之發展。在我們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同時,若能再多一份思考,相信透過生產方式和消費選擇的改變,我們一定能找到與環境共好的最佳生活模式。

後疫情時代的紡織成衣業概況
紡織成衣產業受疫情打擊,產能訂單大量下滑,2021年的後疫情時代,業者應重新調整產線並進行成本管控,結合產業上、中、下游進行策略聯盟發揮最大效能,對因應疫情而產生的新商機做出迅速反應。

農地上的未登記工廠何去何從?(下)
注意未登記工廠納管申請重要時間點,與應附表單與檢附文件,在設立各項基礎建設的過程,可以思考未來的策略方向、廠能規劃等、透過精實生產方法檢視整個流程縮短生產時間與製程,增加生產效能抵減你的投資成本,視為經營轉型,創造更好的利潤,合法經營的路勢必要走,但過程透過策略思維與流程改善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建構製造業AI生態系之可能性
若想像AI發展為一生態系,將可以細分為需求端的基石者、生產端的利基者以及供應端的促進者。基石者,擁有急迫想解決的產業難題的企業,是促使整個生態系開始互動的關鍵;利基者,擁有可以解決產業難題的AI技術能力的技術服務業者或是於供應鏈間配合的上/中/下游企業,帶領生態系走向AI化;促進者,作為生態系內彼此溝通的橋樑,如公協會、法人、學校,協助整個生態系的運行。

運用知識管理建立不織布產業數位轉型之基礎,以提升組織競爭力
「人」是知識創造與企業智慧資本的核心,唯有透過知識管理及人才培育的方式,同時搭配企業文化及運作機制,才能驅動人員、團隊及組織的學習,進而強化企業經營體質,以達到企業及同仁不斷追求成長、持續價值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