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進行產業分析
產業分析概分(一)國家級(National level)總體產業分析(二)產業別(by industry)、關聯產業或次產業(Meso level)之宏觀(Macro level)分析(三)個別廠商(Individual firm)之微觀(Micro level)分析等三種類別。產業經濟學提供產業分析之基礎理論,包括哈佛學派所推崇SCP(市場結構Structure、市場行為Conduct及市場績效Performance)及芝加哥學派之主張,認為廠商獨占或違反廠商競爭性行為,是來自政府對市場干預或保護的結果,廠商獨占力量是不存在的,如無政府的支持,廠商獨占力量僅是短暫的。本文舉美國零售產業及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為例,逐一說明產業分析之步驟與方法,期能有助於讀者建立產業分析之整體輪廓。

2016中國生活趨勢
每年年初,新周刊都會對中國當年的生活作一番預測,對中國來說,2016是一個變動的起始年,五年規劃又是新的一輪開始。但對居民的生活型態來說,改變似乎沒那麼大,網路與行動依然是大勢所趨,改變的只是更多的使用者與要求更快的速度。

東南亞對紅色供應鏈與一帶一路之反應
紅色供應鏈與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的對外主軸,也牽動了世界經濟的敏感神經。最近去馬來吸引與新加坡走了一趟,發現兩地的企業,都對其積極準備對應,而台灣的企業,該準備些什麼呢?

體現顧客經驗管理 建立可持續性競爭優勢
根據國際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所公佈 2015年十大管理工具調查結果,全球企業重視的管理工具第一名為「顧客關係管理」,反映出掌握顧客需求並維持與客戶之間的關係是相當重要。隨著資訊科技的演進與產業競爭環境的發展,企業應能夠掌握與顧客互動接觸的「關鍵時刻」,建立有意義的「顧客經驗」,將會取代產品服務及其價格成為差異化競爭的可持續性優勢。

貧富差距的演變與問題
自工業革命崛起開始,這場人與世界的戰爭也隨著工業革命的濫觴而揭開了序幕。最終由資本主義勝出。然而資本主義並非絕對的完美,在這強調功利主義的年代中,最終我們也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金融海嘯後的重建,正是最盛沉痛的反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