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營運創新模式 企業邁向A+之路
關注市場創新躍升為主流以往在線性模式創新思維下,企業認為研究等同於創新,只要基礎研究突破,接下來的製造、物流、行銷等環節皆可迎刃而解,便可在市場功無不克,箭箭命中紅心。但全錄帕洛亞托研究中心(PARC)卻提供我們反面的教材,亦即當技術創新未達商品化階段時,並未能替公司帶來利益,徒然為他人作嫁。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排名,台灣創新指標在2001至2005年一直排名前三名,多數企業將80%資源焦點放在製程與應用創新部份,但到了2006年,台灣排名第七,相較前十名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在1995年到2004年GDP成長金額皆達到一萬美元以上,台灣僅成長約1700美元,顯示台灣創新能量並未創造更高附加價值,反應出企業將資源放在重大技術創新。

整合標竿管理 開創卓越經營績效
全方位檢視提升營運力PowerBEAT©首要步驟為透過激勵員工參與,建立團隊對打造全方位高績效品質經營的觀念,與學習組織自評的運作方式來有效的推動卓越經營。運用階段一與階段二步驟進行評量,以凝聚共識並作為進行改善的依據,可大幅提高經營品質與營運績效。階段一:「卓越評量」,有效進行企業卓越經營績效診斷以系統、周延與經常性的方法,協助企業掌握本身經營的優勢及改善機會,可分為以下三點:一、卓越績效評量表:依據所選擇的卓越模式,提供相關的卓越評量題項,確實掌握企業的經營績效,進行內部或外部標竿比較,並與國際卓越企業接軌。
.jpg_thumb.webp)
跨國經營管理現況及需求調查
跨國經營能力面面觀企業欲站穩國際舞台進而永續經營,勢必維持本身競爭優勢,並不間斷地精進本身能力,此一調查針對產、銷、人、發、財五項管理能力(偏重於跨國能力),請企業就其自身概況進行複選填答,各跨國經管能力調查項目如圖所示。希冀透過了解企業需求,讓政府可以運用資源協助企業精進跨國經管能力,以下即列出各功能項目中企業最需要精進的前三種能力,並依照企業認為有需要的比率來判別之(參見附圖)。一、在全球製造管理功能方面:分別為降低成本(67.1%)、提高品質(52.1%)及全球運籌規劃(51.2%)。二、在國際行銷管理功能方面:

如何實現高度策略執行力?
策略規劃與方針展開共識輔導架構並不難執行,最重要的是經營者或高階主管必須具備強烈的企圖心與決心,同時採用合適經管技術並妥善整合及運用各種資源,按照架構所示步驟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定會有所收穫。

卓越經營服務團 引領企業基業長青
CPC參考國際成功案例,以及自身對產業趨勢掌握及管理概念創新,發展出一套適合台灣企業之卓越經營模式BEST(Business Excellence Solution and Tool)。輔導的構面包含:領導統馭、策略規劃、顧客及市場導向、資訊分析與知識管理、人力資源發展、流程管理及經營成果等七項構面,再針對企業個別需要,給予客製化輔導。

以創新創造消費新需求
符號的消費深入人心回顧近年科技產業的發展,在IPOD的風潮下,引領了科技與美學結合的熱潮,消費者手邊的電子產品除了實用的功能外,對外型更是講究,產品增添了許多創意、色彩等能代表個人品味的符號,使科技產品的使用不再只是單純的功能需求,而成為是消費者身分的表徵,這樣的消費趨勢不僅在科技產品中明顯呈現,在食、衣、住、行等產品上也愈來愈明顯,可說符號的消費已深入消費者。而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亦是如此,從休閒產業來看,在消費者開始重視生活品質後,休閒對消費者而言,不再只是為了休閒,更是呈現自我風格的方式,主題式的休閒、運動在產業中迅速發展,周邊產品的價值也隨之看漲。

評估與分析 企業結盟首部曲
一、經營理念、策略及目標的確立企業運行必須要先能夠明定出目標及方向,一切作為方能聚焦及專注於目標的推行。二、分析工具的運用透過BCG矩陣、五力分析、SWOT分析等方式來進行現狀分析,釐清企業在相對與絕對優劣情形。該階段需真切地確立企業單元的核心價值,也就是指企業本身有什麼能讓其他企業認為是獨特的能耐,可以讓其他企業利用的地方,或吸引其他企業的地方。唯有價值的確立,結盟的關係才有可能生成。

帶腦袋去上班 豐田創意提案
每位員工提11個創意此一企業文化的塑造,讓全公司上上下下每位成員,時刻用心於發掘可能隱藏的浪費或問題,透過提案改善制度,將每個人的智慧與潛力,淋漓盡致地發揮。舉日本豐田汽車愛知廠為例,2005年就有6萬件創意提案,平均每位員工提出了11個創意。為了激發員工提出創意的意願,豐田設置了創意提案獎金,最低500日圓,最高可達20萬日圓,豐田的目的並非讓員工賺外快,而是激發員工思考的意願。當員工有任何一個新想法,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創意,但創意正式提出前要先與上司溝通,好處是員工有機會可以跟上司交流,而上司也有機會可以了解員工的想法。具代表性的創意提案以下舉例幾個豐田公司具代表性創意提案:

標竿學習 登上卓越企業排行榜
為了要縮短與國際標竿企業的落差,有企圖心的企業積極運用標竿學習的手法與工具,進一步提升營運績效,例如:運用卓越模式之企業自我評估,經由企業自我評估與卓越企業進行比較,了解自身在該產業的弱勢與優勢,進一步擬定改善策略並付諸行動,有助於企業強化核心競爭力,登上卓越企業排行榜。卓越模式之企業自我評估與一般顧問企業診斷的作法類似,乃是藉由一系列人事、生產、行銷、研發、財務的問題評估,來分析企業優劣勢及建議改善空間。評估的項目則依各國文化、法規及經濟狀況而異。

創新人才 人才創新
組織創新,留住創新人才現實中多數企業或組織的管理者在晉用新進人員時,看重的不是創新能力,而是唯命是從的執行能力與漂亮的「門面」──學歷、經歷與語言能力等的社會導向。事實上,創新成為當今人才的核心價值,人才的發現、培養和運用,應當著重於人才的創新能力,透過完善政策、激勵機制與提供開放式的空間等工具及體系的建立,營造鼓勵人才創新、創造新人才的社會環境。培養創新型人才需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質,形成以能力為主的人才評價標準。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創新的思維,勇於突破與不同,同時還需要一個創新的環境和平臺。對於社會和組織來說,要鼓勵探索和創造,寬容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