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經營之始-擺脫製造業思維
台灣是一個以製造業興起的國家,多年以來就一直是個製造業思維的國家,面對代工出口的外在環境困境,使得台灣製造業必須走向自有品牌的市場策略。「品牌」一定要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看自身,必需先從了解消費者或使用者開始。品牌是在消費者心中對產品或服務所長期累積的一種印象,是需要時間來驗證成敗,無法一蹴可成,立竿見影。
智慧害蟲防治技術報你知
近年來,智慧科技的快速發展,為蟲害管理開啟了新篇章,結合跨領域之資通訊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及無人機等科技的整合運用,達成農藥減量、減少農業蟲害、穩定生產品質及提升產量等多元效益,進而創造智慧型蟲害整合管理的新世代。
以服務設計活化文化資產
在旅行樣態朝向深度體驗的趨勢之下,具深度的文化資產成為各國獨一無二的吸睛優勢,各國在觀光的面向,無不致力運用與形塑文化資產所能創造的觀光財。文化資產要怎麼運用、對消費者產生什麼價值、如何結合相關資源、服務藍圖如何展開、顧客的服務旅程如何設計、專業人力如何配置運用效益,這些才是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產業轉型新變革 迎向智農新世代
臺灣農業過去是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然而隨著會經濟發展與總體環境變遷,大幅影響了農事生產,政府透過「智慧農業」科技計畫的資源投入,善用臺灣資通訊技術的產業優勢,結合跨領域技術協助農業的轉型與升級,建立農業生產管理的新模式,解決農業發展困境。
探討如何以戰略性策略發展國際合作專案,創造國際競爭優勢-以新加坡「SIRI 智能工業指數」與我國「工業4.0 iBench生產力再造成熟度評量」之推廣為例
迎向區域整合挑戰,我國需以更靈活、戰略性策略參與國際組織或國際合作發展計畫,增進台灣能見度。新加坡擅長打造品牌,本文將藉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推出「SIRI 智能工業指數」與中國生產力中心自主發展「工業4.0 iBench生產力再造成熟度評量」推廣方式為例,探討如何發揮公私部門國際合作韌性,創造國際競爭力。
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行銷輔導實務
綜觀臺灣農產初級加工產業,專案輔導雖期待能為農產初級加工業者尋找到自身市場定位與品牌核心價值,不只是把包裝做出漂亮的設計,更能找到產品獨特的魅力品質,並能依據個別業者生產特性協助拓展潛在消費族群。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發佈以來,陸續已有業者通過地方縣市政府審查取得登記證,惟如何協助初級加工業者在競爭市場上得以找到方式穩定行銷,方需輔導資源投入協助轉型。
智慧農業提升生產力與國際接軌
台灣農業面臨全球氣候變遷與全球化的農產品競爭下,農業所面臨生產力提升與國際接軌的課題已刻不容緩,未來的農業生產已經無法孤軍奮戰,農業國際化所引領的應該是產業的價值鏈,透過生態圈或產業鏈的加值,方有機會擴大國際戰線。台灣農業透過設備自動化、產銷效率化與資訊即時化,提升農業生產效能與效率,期待透過價值鏈的升級轉型,帶動台灣農業產業的國際化與世界市場接軌。
探究國內汽車產業在台佈局策略與發展瓶頸
回顧台灣汽車產業的歷史,曾發展出特有的「少量混線生產」技術,被當時的汽車業界視為「台灣奇蹟」。但汽車產業具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特性,使國內汽車產業無法取得長期優勢,也進而出現產業發展瓶頸。從生產端來看,國內整車廠有機會成為技術母廠重要的生產基地,擴大亞太地區生產體系的影響力與關鍵優勢;以市場端來看,可窺國際車廠對於台灣市場的發展策略,另外在市場銷售板塊,更可觀察到市場發展與國際潮流對國內車市的衝擊與影響。
打造國產羊特色,逐步實踐地方創生之路
飼養端透過中華民國養羊協會成立FGM、GGM標章制度協助提升國產羊飼養品質,在政策上,則鼓勵生產端建立自有品牌走向通路,以政府資源讓國產羊品牌擴散於各大通路上,逐步擴大消費者的能見度跟累積品牌價值,生產端方能有信心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羊肉的單價。為找回國產山羊的產業生機,讓青壯人口回流羊產業,嘗試積極打造國產羊特色,逐步實踐地方創生之路,開啟地方創生的復興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