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苗栗慢魚運動為例-探討食魚教育如何開創地方飲食文化新契機
台灣漁業發展與飲食文化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本地漁業產出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消費者缺乏對在地漁產的認識,導致對進口漁產的高度依賴。為因應這些挑戰,學者與實務界倡導結合慢魚策略,希望透過教育與行動,促進大眾瞭解漁業生態與在地漁產,並進一步了解在地飲食文化,改變消費行為。慢魚策略的核心在於透過食魚教育引導消費行為轉型,以支持在地漁業文化的永續發展。本文以苗栗慢魚運動為例,探討如何透過食魚教育來振興地方飲食文化並促進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討論苗栗慢魚運動在推動所面臨的挑戰與瓶頸,最後提出完善法規、加強合作和師資培訓等建議。

淺談食品外銷日本基本標示注意事項
農產品經二級加工可延長保存期限,調節農產產銷問題並增加農產附加價值,經加工後的農產加工產品於通路販售時需遵守食品相關法規,如欲外銷日本擇應依據當地法規更改標示。本文期能以簡短介紹協助欲外銷農產加工業者建立相關標示,另也建議該產品或廠商如為初次外銷,較無相關經驗時可與外銷業者或報關行討論相關標示與提報文件需求,減少來回修正討論時間成本。

農產品消費者偏好與市場創新
透過了解展售環境和消費者偏好的關鍵因素,進而了解農產品的消費競爭力,並採取相應的市場創新策略,使企業能夠提升產品的曝光度及吸引力,建立起品牌忠誠度,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並能不斷尋求創新,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和品牌形象,能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銷售策略,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如何透過社群媒體推廣食農教育
社群媒體不僅是純分享的平台,更是企業提升商業價值的重要工具。企業要成功經營社群,必須製作有吸引力的內容,以吸引目標受眾的注意並增加其影響力。社群媒體為推廣食農教育的重要平台,可利用短影片、競賽活動、食譜介紹、農業知識問答等方式吸引受眾,增強互動性,亦可透過AI技術應用,進一步強化食農教育的互動性,使其知識得以更加便捷傳遞給社會大眾。

我國與日本的農業高齡照顧:食農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實踐
本文探討臺灣與日本在面對高齡化趨勢下,如何結合農業福祉促進高齡者健康與社會參與。臺灣透過《高齡社會白皮書》與《食農教育法》推動農業永續發展與高齡者健康,借鑑日本的「農福連携」計畫及「JA健康長壽100計畫」,強調高齡者參與農業活動可提升健康福祉及促進社會共融,實現農業與社會的永續發展。

農產業鏈產業如何推動食農教育
食農教育推行在拓展受眾的前提下,將農產業鏈相關產業共同納入推行體系,無疑是一可行性之方向,所以本文從(1)消費者溝通(2)消費者需求與飲食趨勢兩構面討論,產業是否可以透過食農教育的內涵達到協助產業經營的目的。透過產品設計、活動舉辦、店鋪設計等多元方式傳遞消費者關心的資訊,不僅符合當今有意識的消費之消費趨勢,還可以透過內容行銷與消費者建立品牌形象。在永續經營的同時,這些資訊的傳遞有助於企業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進而塑造其消費價值觀,最終促使消費者選擇正確的產品,為實現全民食農的目標邁進一步。

溫室氣體盤查原則與角色-以農業為例
農業組織或企業等單位屬於中小企業一環,目前對於環境的衝擊性不比工業來得嚴重,但仍不容小覷。環境部、金管會紛紛制定企業及上市上櫃公司必須完成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尤其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直接溫室氣體或直接溫室氣體加上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5萬公噸的企業,必須首先完成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以作為減量的依據。在農業單位溫室氣體盤查作業中,因為產業類型不同,會依照產業內的特殊情況進行個案討論,但對於盤查原則與角色是不會改變的,仍必須與受盤查單位定義清楚,避免後續產生誤解,而使溫室氣體盤查結果產生偏誤。

韓國治癒農業與台灣綠色照顧的比較分析:高齡者福祉的農業模式發展與影響
韓國的治癒農業和台灣的綠色照顧皆利用農業與自然環境促進高齡者的身心健康。韓國重視心理健康管理,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由地方政府推動;台灣則聚焦長期照護與社會服務,由中央政府資助。兩者模式不同,但均展現了農業在高齡者福祉中的潛力。

多元行銷、加工加值、拓展外銷三箭措施 促動農業策略整合聯盟共好
農政單位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組成,其精神在於各方資源與能力的互補與共享,透過整合不同角色的專業知識與市場優勢,創造價值鏈的全新附加價值。並透過多元行銷、加工創新及外銷拓展農業三箭措施,促動農業策略整合聯盟共好以提升競爭力;在策略聯盟落地實行案例中,展示了其在市場中靈活應變與合作創新的成功模式。

藍莓產業趨勢與在臺發展
2022年,藍莓成為臺灣進口量第九名的果品,國產藍莓近年來也逐漸崛起,小型藍莓農場一一成立,國產藍莓品牌「山丘藍」也逐漸興起。本篇將簡單介紹藍莓的栽種、特色與購買,並討論國際藍莓的種植與交易狀況,以及國產藍莓的發展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