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前端創新  新產品成敗關鍵所在

前端創新 新產品成敗關鍵所在

2010/09/20 瀏覽數:6873

前端創新猶如安全網依據美國產品開發管理學會(PDMA)的BOK(BodyofKnowledge)架構,新產品的開發可分為探索、開發和商業化三階段。而前端創新即是探索階段的核心概念,舉凡顧客需求的掌握、機會的搜尋、競爭力的分析、技術能耐的盤點及未來技術趨勢的洞見皆是。有人將前端創新謂之為「模糊前端創新」(FuzzyFront-end),乃因考量因素多,不可預測性高,話雖如此,但其為創新必經的過程。根據統計,一件成功的新產品在其前端創新的探索階段,需耗掉產品總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投入如此高的成本在詭譎多變的市場中,對企業而言就像是走鋼索般,七上八下不知下一步是否安穩。也因為有此疑慮,建議企業在前端創新階段,必須建構安全繩網以利創新的進行。

以『場Ba』為推力,累積組織能量

以『場Ba』為推力,累積組織能量

2010/09/20 瀏覽數:4568

企業推動知識管理,員工的心態及行為是最重要的關鍵,所以日本知識管理大師野中郁次郎特別推薦組織中『場』的運用,用『場』來創造員工對話與討論分享的空間,場的重點就是強調:要有時間、要有地點、要能有信賴關係的建立。

企業診斷技法的分類與運用

企業診斷技法的分類與運用

2010/09/10 瀏覽數:6520

在分析與診斷階段,顧問師常用的診斷方法可概分成經驗法、標竿比較法、專門知識法等。

從機會財到管理財 台商海外佈局轉型

從機會財到管理財 台商海外佈局轉型

2010/09/10 瀏覽數:6428

台灣超過70%的營業所得來自於服務業,製造業也紛紛轉型為研發創新與品牌經營的營運型態,在如此的演變下,將海外設定成為製造中心的策略已臻成熟,台商唯一能夠選擇的路只有往前走,以國際化的管理思維,尤其是堅持以科學管理作為管理的基礎,方有可能於新一波危機中取勝。

技術創新 傳統產業大躍升

技術創新 傳統產業大躍升

2010/09/10 瀏覽數:4357

台灣地小資源有限,廠商技術研發能力薄弱,因此大部分的傳統產業業者,初期採用向外引進技術建立根基,接著進一步以模仿學習先進國家技術的方式,累積能力。

現代管理與企業成功的特質

現代管理與企業成功的特質

2010/09/10 瀏覽數:7131

八特質探究企業成功根據Peters和Waterman訪問全美62家優質企業,以獲利能力與成長的快速為準則,挑出了43家傑出模範企業,用深入訪談的方式,探討其成功的因素。發現這些公司具有八個文化的特質。

創意經濟  台灣崛起

創意經濟 台灣崛起

2010/09/10 瀏覽數:4887

以創意凸顯台灣特色若將台灣當成一個經濟個體來看,怎樣的創新產品與創意設計,才能凸顯台灣的特色,讓全球消費者心動進而掏腰包?專屬台灣的創意經濟,又該如何體現?筆者認為:1.組織靈活因應市場,展現開創力量過去台灣多從事OEM,於產業發展的運作中,產品設計開發的能量或許未完全發揮,但是卻紮實累積了數十年的研發、製造、加工技術產業資源。「如果你有很棒的想法,就去找台灣幫你做出來。」設計大師PhilippeStarck來台灣訪問時,就相當肯定台灣下游產業的技術實力。這是台灣發展創意產業與創意經濟,最堅強的後盾。

標竿學習  豐田生產模式

標竿學習 豐田生產模式

2010/09/10 瀏覽數:9970

推動TPS的最大目的在於徹底排除浪費,所強調的是「全員參與、及時發現問題並及解決問題、由基層人員制定及修改操作標準、徹底努力降低成本、敢於否定過去放眼未來」的經營策略。藉由持續不斷的改善,一以貫之的堅持,以最低成本做出最好的產品。

洞悉營運創新模式 企業邁向A+之路

洞悉營運創新模式 企業邁向A+之路

2010/09/10 瀏覽數:4653

關注市場創新躍升為主流以往在線性模式創新思維下,企業認為研究等同於創新,只要基礎研究突破,接下來的製造、物流、行銷等環節皆可迎刃而解,便可在市場功無不克,箭箭命中紅心。但全錄帕洛亞托研究中心(PARC)卻提供我們反面的教材,亦即當技術創新未達商品化階段時,並未能替公司帶來利益,徒然為他人作嫁。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排名,台灣創新指標在2001至2005年一直排名前三名,多數企業將80%資源焦點放在製程與應用創新部份,但到了2006年,台灣排名第七,相較前十名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在1995年到2004年GDP成長金額皆達到一萬美元以上,台灣僅成長約1700美元,顯示台灣創新能量並未創造更高附加價值,反應出企業將資源放在重大技術創新。

雷神六標準差導入手法:VCPCIA

雷神六標準差導入手法:VCPCIA

2010/09/10 瀏覽數:4567

異於DMAIC的展開模式雷神六標準差(Raytheon Six Sigma)與與時下奇異(GE)公司所展的DMAIC模式略有不同,但是消除潛在成本、創造顧客附加價值以及提升公司競爭力等目標則是毫無差異的,本文玆就R6σ的流程做一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