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地緣政治下業者風險管理心法

地緣政治下業者風險管理心法

2025/10/31 瀏覽數:426

在當前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川普2.0時期,關稅壁壘、出口管制與制裁措施此起彼落,不僅干擾貨物流通與生產協作,更迫使跨國企業重新思考供應鏈布局。在這種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風險管理成為供應鏈與價值鏈策略的核心考量,企業紛紛採取行動提高供應鏈韌性,包括多元化供應商、建立備援計畫,以及提高關鍵零組件庫存等方式來因應潛在危機。唯有結合產官學各界力量,共同打造韌性供應鏈生態,台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地緣政治風雲中,持續扮演全球供應鏈與價值鏈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談永續經營與政府採購

談永續經營與政府採購

2025/10/29 瀏覽數:202

最有利標係對招標品項依法設定資格、能力,綜合評選出最優秀廠商,如期如質完成交辦事項。而評選標準也是與日俱進,將永續經營_社會責任概念納入,未來擬參加政府採購標案之業者,不管您是主承攬者或是分包商,除履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外,更須定時檢視管理項目是否落實永續相關指標,如此才有具體實績說服評委,爭取出線的機會。期待在政府引導,廠商盡責,共同努力完成具公益性質之政府採購案,以造福人民。

主管不可不知的會議管理技巧

主管不可不知的會議管理技巧

2025/10/22 瀏覽數:355

會議,是職場在溝通協調的其中一種進行方式,從會議前的規劃、會議中的引導與掌控、到會後追蹤,可透過本文所提醒開會的三元素、四階段及注意事項,希望未來各主管都能透過高效能的會議運作來解決公司的問題,真正達到會而議,議而決,決而行,行而果的有效會議。

PM在敏捷開發下的反思:如何舉辦一場回顧檢討會(Retrospective)

PM在敏捷開發下的反思:如何舉辦一場回顧檢討會(Retrospective)

2025/10/20 瀏覽數:391

在敏捷開發中,強調「回顧檢討會 (Retrospective)」的重要性,它是實現「持續改進」的關鍵。會議流程包含五步驟:首先,選定主持人並明確職責;接著,透過「定調會議風格」與「安全檢查」建立開放信任的氛圍;隨後,引導團隊討論 Sprint 中的優點與可改進之處,聚焦於流程而非個人;最終,制定具體、可追蹤的「行動計畫」。文章亦建議運用「焦點討論法 (ORID)」與「Speed Boat」等技巧深化討論並提升參與度。最後回顧會議是團隊學習與成長的生命線,確保每次反思都能轉化為實際價值。

傳統市場的傳承與創新-以高雄國民市場「國民魚丸」為例

傳統市場的傳承與創新-以高雄國民市場「國民魚丸」為例

2025/10/01 瀏覽數:365

傳統市場在現代化與消費習慣轉變中面臨接班斷層、品牌意識薄弱、產品與環境老化、數位化不足等困境。高雄國民市場的「國民魚丸」成功展現傳承與創新的典範,第二代接班人引進現代管理與製程設備,堅持食材品質,創新產品滿足年輕消費者需求,重視團隊培訓與品牌文化,並拓展實體與數位通路至海外。透過職人精神與現代經營融合,國民魚丸實現從攤販到地方品牌的轉型,為傳統市場的永續發展提供有力示範。

農業廢棄物的永續發展

農業廢棄物的永續發展

2025/09/26 瀏覽數:666

根據農業部資料統計,自2014年起至2023年,臺灣每年平均會產生約500萬公噸的農業廢棄物,其中以生物性的畜產及農產廢棄物為大宗,顯示臺灣於農業生產過程中,尚潛藏大量未充分利用之資源,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挑戰加劇,如何有效管理及利用農業廢棄物,不僅是環境議題,亦是邁向農業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的關鍵之一。面對農業部2040農業淨零排放目標,農業廢棄物的再利用成為策略之一,本文將介紹農業廢棄物創新應用案例,並探討臺灣農業邁向淨零的潛力與行動方向。

菲律賓的資源循環發展潛力

菲律賓的資源循環發展潛力

2025/09/24 瀏覽數:408

菲律賓的廢棄物規模每年快速成長,但只有有限的處理能量,尤其都市地區掩埋場已近飽和、偏鄉則面臨設備嚴重匱乏之情形,加上回收率偏低、過度仰賴一次性塑膠,對環境之衝擊持續升高,每年產生極大的垃圾量,然而廢棄物處理設備與技術不足。2022年菲律賓通過延伸生產者責任法(EPR),帶動回收市場需求。臺灣廠商可把握此契機,與當地政府及企業合作,提供資源循環解決方案,進軍菲律賓資源循環市場。

以五力分析淺談傳統市集青年接班的競爭機會

以五力分析淺談傳統市集青年接班的競爭機會

2025/09/10 瀏覽數:509

透過五力分析探討傳統市集青年接班面臨的挑戰與機會,解析青年掌握的市集新概念與新技術對傳統市集永續經營的影響,得出青年接班可以透過品牌行銷、數位轉型與政府輔導,讓傳統市集重現活力與再創商業競爭力。

旅宿業ESG推動策略-如何在過程中讓顧客有參與感

旅宿業ESG推動策略-如何在過程中讓顧客有參與感

2025/09/08 瀏覽數:628

ESG的推動往往代表著經營成本的增加,而這又是不得不面對的未來,不管是政府將提供設備效能診斷、碳足跡盤查、減碳策略制定、碳交易探索、員工綠色意識提升,還有跨業合作推動等六大輔助措施或是鼓勵業者進行「智慧能源管理」與「落實綠建築」兩大方向,旅宿業者需要額外付出成本來落實,而顧客端卻難以在服務流程中感受到實際體驗提升的沉默支出。那如何讓顧客接受、認同業者的ESG推動作為,進而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支持,成為未來旅宿業者的重要課題。本文以近來廣受爭議的「業者不得提供一次性備品」議題為例,分析落實過程中業者的行為與顧客可能的心理感受,再依循商業模式的論點,找尋可能創造顧客認同的價值路徑。

從歷史共業到永續轉型:未登工廠的治理挑戰與轉型契機

從歷史共業到永續轉型:未登工廠的治理挑戰與轉型契機

2025/09/03 瀏覽數:497

台灣未登工廠問題源於早期工業政策與土地管制失衡,經濟部以《工輔法》推動納管工廠輔導,引導低污染之既有未登工廠合法化。未登工廠問題盤根錯節,但從另一角度看,正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機會。透過上述多面向的策略:化整為零、單一窗口、區域規劃、明確執法、資訊透明與數位治理、價值轉化與世代接替,我們有機會將這股壓力轉化為推動產業升級、土地合法使用的動力。本文借鑑日本經驗,提出法人化整合、產業聚落、數位治理、價值轉化與世代交替等多元策略,期望實現產業升級與環境永續共榮的國土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