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 民間單位推動食農教育轉型與創新的建議方向

    針對民間單位推動食農教育與創新的建議方向分為規劃完整性、執行內容、建立在地網絡、推廣效益四大方向。規劃完整性以在地作物及農委會食農教育概念架構規劃內涵;執行內容以高中職以下學校、大專校院、農會、社區及農企業為對象分別闡述;建立在地網絡則分為在地資源及專業資源的單位合作;推廣效益則為推廣策略、宣傳管道、教材教具等內容進行建議。

  • 農情調查效率提升及資料應用

    農情調查可有效掌握農作物種植面積及產量資訊,透過依地籍逐筆實地調查結合資通訊科技行動載具的應用,以更具效率之調查方式,回饋地真資料正確性,可大幅提升資料可應用性及準確度,充實農作物空間資料庫,管理者可立即確認各筆土地位置及利用情形,以利產銷預警及調節之參考,亦為政府調整農產品供需的參考依據。

  • 智慧科技導入養殖漁業
    2021/07/23 瀏覽數:366

    養殖漁業多半供應國內市場,是地產地銷的重要海鮮來源,但從事漁業人口面臨老化,造成勞力逐漸萎靡,不利於技術、經驗傳承,所幸政府及專家們已積極投入研究,將環境監測感應、人工智慧遠端遙控、雲端平台及影像辨識等技術導入及整合,以利於協助養殖漁業減輕現場作業負擔、降低勞動力需求、提升產量,將漁產業引領至真正的友善環境與永續發展。

  • 災難與再生-COVID-19加速臺灣農業智慧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所導致的全球性疫情成為社會動盪的主因,然而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的「新常態(The New Normal)」型態,此項改變不僅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也間接地促進農業數據化,讓農民願意導入智慧化、自動化、省工省力的技術與機械,讓科技與農業不再矛盾,進而提高我們能預防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災難能力,間接加速了農業智慧轉型的腳步,成為農業進步的推手。

  • 我國農業綠電發展現況與問題分析

    我國近年來致力推動能源轉型政策,推動情況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的成長幅度較高,但受限於台灣地狹人稠,因此現行目標與執行管考進度均以太陽光電為主。在今年年初,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更宣示將屋頂型光電二度上調至8GW,等於地面型光電下調至12GW,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地面型光電有其替代性根本問題,不但達不到經濟部所稱的「一地多用」目的,而是直接排擠農漁民租地耕作的可能性,在重新檢視政策目標與產業特性後,定調在不影響既有使用功能下,以光電輔助之,但屋頂型光電恐有投報率太低的情形使主力光電業者不願投入,建議成立專責辦公室,可於事先協助評估資格、篩選物件及合約過程等協助陪伴與記錄建檔,定期與專業機構討論細節,或願意加入集團施作等方式,或許能加速媒合進度及避免爭議,方能從小地方逐步落實,最終協助達成政策目標與未來趨勢。

  • 因應環境浪潮下的國產羊業者的轉變

    美豬議題延燒導致國產及食安討論度提升,消費者對於食品來源的重視度亦增高,許多國產羊業者因應時局推出自有品牌打開商機,但光建立品牌是不夠的,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與通路創新以為因應,並順勢新媒體的浪潮建構各管道產品體驗,強化品牌基礎以發展轉型變革是各業者需面臨的課題,借鏡各國產羊業者如何因應環境積極開拓布局新市場,透過轉變得以支持產業未來發展。

  • 農業體驗V.S.伴手特色商品開發

    農委會為促進農產品升級與延伸價值鏈,鼓勵運用當地特色及特產結合區域農遊意象,開發成為優質的農遊元素商品,以提升農村附加價值及商機。希望透過輔導機制、課程或產業交流,協助有意願開發之農業相關單位具基本開發商品相關知識及輔導資源等相關案例分享。

  • 青農『育健幸福農場』商標與包裝視覺重塑

    近年來臺灣農產銷售因國內網路與訊息傳遞更加快速與便捷~加之物聯合作更契合消費者需求、致使如今販售農產品不再侷限于時間與空間。也因政府大力倡導農產品包裝力提升,使得國內農產品之包裝、伴手禮等設計展現更趨近消費者送禮愛好,形塑新送禮文化,包裝迅速成為農產品必備的銷售外衣與品牌行銷傳輸。 本文將以「育健幸福農場」商標重塑與包裝設計為例,從青農的經營理念、品牌與產品定位等面向,重新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象。

  • 善用政府資源,化疫情為轉機,休閒農業成國旅新選擇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旅遊熱潮大增,農委會挹注政府資源,透過工作坊與陪伴輔導來協助休閒農業經營者轉型升級,強化經營與創新發想能量,帶動業者結合在地特色、農村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改善經營場域與發展創新「農業體驗」與「農遊伴手禮」,幫助休閒農業旅遊在後疫情時代,成為國人戶外休閒與旅遊的新選擇。

  • 淺談智慧農業未來趨勢
    2021/06/15 瀏覽數:914

    在全球農業存在普遍缺工、高齡化的情形下,追求科技自動化的智慧農業在成長中,目前台灣的智慧農業正準備從物聯網(IoT)進入到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由溫室導入感測元件收集各項數據開始,未來結合專家經驗並導入電腦演算,將能讓農業更自動化,讓農民無須凡事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