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源

  • 中小企業如何有效辦理員工教育訓練與評估

    中小企業的人才培養,常常面臨資源不足、工作變化快、學習管道缺乏、學習後難以學以致用…等問題。本篇文章將從企業該如何將資源花在關鍵點切入,分享ㄧ些評估培育課程與簡式培育績效之方法。

  • 重點國家政策研析-瑞士、德國、日本及芬蘭

    德國之工業4.0、日本之社會5.0、瑞士聚焦在高附加價值之領域(製藥等)、日本堅實的產學合作基礎及芬蘭清楚的執行層級規劃都是值得學習參考的作法。 雖然無法具有全面性的資源投入符合我國產業發展,但在尋找創新資源連結以及發展創新模式方面,或許可以考慮參考前述國家作法,以需求為導向、結合產學能量之創新,進一步協助我國廠商探索最具可行性的創新模式,提升競爭力。

  • 政府專案提案簡報要訣
    2021/01/08 瀏覽數:742

    政府有諸多輔助或資源提供專案,很多企業有很好的企劃書,卻在口頭報告這一關沒處理好,導致無法完整呈現計畫書所要表達的意涵,本文針對這個問題,從所經歷過之審查個案經驗,提供一些建議,讓企業在提案時能有更好表現。

  • 新冠肺炎後企業應用政府產業發展資源布新局

    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衝擊,企業經營發展必須重新定位,從世界各區塊需求及各國貿易政策規範,重新思考未來在六大市場目標客戶定位,加速產品、生產模式及營運模式優化非常重要;務必善用政府產業研發創新計畫資源,常見研發創新計劃如SBIR、CITD、產創平台及科技專案,依據企業研發及創新價值規模選擇最適當計畫申請補助,不但可以降低研發成本,可透過計畫規劃、撰寫、審查及落實,建立嚴謹有效的機制提升專案成功機率,並凝聚整合企業內各部門專業能量,真正促進企業體質提升達到轉型升級目的。

  • 產官學合作新模式:荷蘭「研發中心」模式與科技部AIR Center計畫

    依據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各國政府在研擬科研與國家發展政策時日漸趨於訂定更具經濟、社會和環境兼容並蓄的發展方針,及鼓勵企業單位與學研機構,借由產學合作的模式,活化科研成果,以提升整體產業成長與創新。

  • 後疫情時代企業研提政府研發補助計畫之正確觀念與建議做法

    在疫情期間政府應用振興方案,本著從優、從寬與從速的振興精神,協助受損企業提供研發創新資金挹注振興產業經濟發展,如經濟部工業局CITD之擴大補助及中小企業處SBIR之加碼30%補助等,推出後的確吸引企業大量提出申請並獲得計畫資金補助,藉此可促進企業面對疫情期間因缺單有效進行人力之充分利用與持續推動企業創新計畫與能量,為疫後迎來可能之商機並做最好準備。

  • 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SBIR)對中小企業之助力

    中小企業可透過申請與執行「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針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做一系列的檢視與修正,建立完整體制對於中小企業日後長期發展,能擁有良性循環,永續經營。

  • 國家品質獎納入智機化元素之意義

    我國率亞洲各國之先,仿效美國、歐洲建構國家品質獎,卓越經營推動TQM全面品質管理,108年邁入第26屆;未能迎合經管發展趨勢及國內企業機構邁向工業4.0,已將智機化元素納入國品獎評審之第六構面資訊策略運用與管理構面,強調企業如何運運用雲端運算(Cloud Calculate)、巨量資料(Big Data)、物聯網(IOT)及網宇實體(CPS)提升整體經營績效與發展;筆者舉例說明實務應用在評審及企業競爭發展效益,並期許企業機構必須要充分應用智機化科技整合經管品質,確保全球化競爭下仍具備獨特性與價值。

  • CBIS協助氣立助攻防疫產品
    2020/07/21 瀏覽數:1779

    CBIS企業創新系統結合IPD整合產品開發,成功協助台灣氣立公司精進研發流程,開發出切合需求的新產品。自有品牌操作以搶攻市占為主,和代工模式不同,必須先瞭解市場趨勢與產業需求。因此在新產品研發初期導入CBIS企業創新系統,探索市場機會、瞭解顧客需求,執行新產品功能的發想;而整個產品開發則導入IPD整合產品開發管理,以跨部門協同作業;研發流程採敏捷式管理,從需求、規格、設計、測試到量產各階段的應辦事項及產出,縮短研發時間、降低研發成本、提升決策品質,以確保Time to Market。

  • 疫情下的政府企業振興補助方案申請撰寫建議

    面對疫情,政府大量投入資源振興產業,要如何爭取到這筆經費,就需要了解政府對疫後全球市場的看法與對台灣企業之期望。透過本文,將帶您更加了解該如何得到這些補助專案,同時為您的企業,在疫後的全球市場,先占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