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源

  • 中小企業如何挑選系統整合設計規劃業者 - 邁向4.0的第一步

    政府為協助中小企業提高跨越門檻能力,扶持國內技術服務機構,於「SI類:系統整合服務機構」類別項下,新增一項(第6項)「智慧製造系統整合設計規劃服務」之登錄項目,以協助中小企業產業升級並帶動系統整合設計規劃服務產業發展。

  • 台灣產業發展與政府補助的相關性

    政府每年投入多項計畫及措施,以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並提供產業輔導、補助及人培服務,藉由說明台灣產業發展演進,與時空背景下所產生之補助方案,讓利害關係人瞭解延續因果關係,更能掌握補助案之內容精髓

  • 農地上的未登記工廠何去何從?(下)

    注意未登記工廠納管申請重要時間點,與應附表單與檢附文件,在設立各項基礎建設的過程,可以思考未來的策略方向、廠能規劃等、透過精實生產方法檢視整個流程縮短生產時間與製程,增加生產效能抵減你的投資成本,視為經營轉型,創造更好的利潤,合法經營的路勢必要走,但過程透過策略思維與流程改善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 中小企業如何有效辦理員工教育訓練與評估

    中小企業的人才培養,常常面臨資源不足、工作變化快、學習管道缺乏、學習後難以學以致用…等問題。本篇文章將從企業該如何將資源花在關鍵點切入,分享ㄧ些評估培育課程與簡式培育績效之方法。

  • 重點國家政策研析-瑞士、德國、日本及芬蘭

    德國之工業4.0、日本之社會5.0、瑞士聚焦在高附加價值之領域(製藥等)、日本堅實的產學合作基礎及芬蘭清楚的執行層級規劃都是值得學習參考的作法。 雖然無法具有全面性的資源投入符合我國產業發展,但在尋找創新資源連結以及發展創新模式方面,或許可以考慮參考前述國家作法,以需求為導向、結合產學能量之創新,進一步協助我國廠商探索最具可行性的創新模式,提升競爭力。

  • 政府專案提案簡報要訣
    2021/01/08 瀏覽數:788

    政府有諸多輔助或資源提供專案,很多企業有很好的企劃書,卻在口頭報告這一關沒處理好,導致無法完整呈現計畫書所要表達的意涵,本文針對這個問題,從所經歷過之審查個案經驗,提供一些建議,讓企業在提案時能有更好表現。

  • 新冠肺炎後企業應用政府產業發展資源布新局

    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衝擊,企業經營發展必須重新定位,從世界各區塊需求及各國貿易政策規範,重新思考未來在六大市場目標客戶定位,加速產品、生產模式及營運模式優化非常重要;務必善用政府產業研發創新計畫資源,常見研發創新計劃如SBIR、CITD、產創平台及科技專案,依據企業研發及創新價值規模選擇最適當計畫申請補助,不但可以降低研發成本,可透過計畫規劃、撰寫、審查及落實,建立嚴謹有效的機制提升專案成功機率,並凝聚整合企業內各部門專業能量,真正促進企業體質提升達到轉型升級目的。

  • 產官學合作新模式:荷蘭「研發中心」模式與科技部AIR Center計畫

    依據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各國政府在研擬科研與國家發展政策時日漸趨於訂定更具經濟、社會和環境兼容並蓄的發展方針,及鼓勵企業單位與學研機構,借由產學合作的模式,活化科研成果,以提升整體產業成長與創新。

  • 後疫情時代企業研提政府研發補助計畫之正確觀念與建議做法

    在疫情期間政府應用振興方案,本著從優、從寬與從速的振興精神,協助受損企業提供研發創新資金挹注振興產業經濟發展,如經濟部工業局CITD之擴大補助及中小企業處SBIR之加碼30%補助等,推出後的確吸引企業大量提出申請並獲得計畫資金補助,藉此可促進企業面對疫情期間因缺單有效進行人力之充分利用與持續推動企業創新計畫與能量,為疫後迎來可能之商機並做最好準備。

  • 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SBIR)對中小企業之助力

    中小企業可透過申請與執行「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針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做一系列的檢視與修正,建立完整體制對於中小企業日後長期發展,能擁有良性循環,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