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誠 - 相關文章

  • 生意人VS.企業家
    2014/10/20 瀏覽數:2353
    • 張寶誠

    企業或組織恆常在成本與利潤之間左右為難,所以更需聚焦在責任、紀律、變革、團隊、顧客等核心價值,讓組織中每位成員、每個部門都參與追求品質,藉由數字與適時管理,達到觀念的整合。更透過不斷的學習、跨部門合作、日常的演練、定期檢核以及設計獎酬制度來激發全員奉獻、全面品管的榮譽心。如此,透過管理手法,讓對的人「做對的事,並把事做對、做好」(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同時,提升效率、績效以及競爭力。 在過程中,領導人的經營心態是藥引,以謙沖胸懷對專業執著;良心實行在外,堅持做對的事。否則錢賺得再多,充其量不過就是個「生意人」;真正能夠讓後人傳頌、敬仰的「企業家」絕不會是因為「很會賺錢」而已。

  • 方向對了 繞點路也無妨
    2014/10/14 瀏覽數:2494
    • 張寶誠

    領導人建立工作場域的安全圈,讓員工產生安全感,了解安全圈裡的員工,並以傾聽、細看、好說來啟動員工潛能、透過建立共同目標;重視領導心靈之責,對員工多一點關懷與溝通,多一份支持與欣賞;用對待家庭成員的方式愛護員工、尊重員工,幫助他們在彈性、壓力下,仍能清楚思考,讓員工努力去改造現況。只要方向對了,多繞點路,亦無需心急,相信會抒解不少經營上的無力感。

  • 融入顧客情境的創新學習
    2014/10/06 瀏覽數:2504
    • 張寶誠

    許多企業都了解網路帶來的衝擊,改變了企業的商務模式。例如,網路帶來產品的全球供應鏈、全年無休的客戶服務等。但較少企業經營者敏銳地感受到網路同樣地改變了教育訓練模式。如何提升高效能的培訓,激發員工的潛能,優化員工的生產力,諸多的環節,都必須用創新的眼光重新了解與認識。

  • 不只是為了賺錢
    2014/09/30 瀏覽數:2098
    • 張寶誠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2014年台灣的「國民幸福指數」調查,在「主觀幸福感」領域,台灣排名為第24名,名次屬於後段班,對照近幾年來國內風波不斷,景氣不好導致薪資停滯、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再加上每隔一、兩年就爆發嚴重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不僅主管機關首長頻頻失言,購買餿水油的業者更不乏知名大廠以及平日形象良好的餐飲連鎖集團,處在「食時不安」的恐慌中,無怪乎民眾對幸福「無感」。  

  • 企業最成功時勿忘學習
    2014/09/23 瀏覽數:2342
    • 張寶誠

    企業必須創造組織學習能力以及彼此共享、高度適應性的文化。更必須建立管道及獎勵方式,激勵員工不斷持續學習的透過,將學習力傳達到組織的各個角落。讓每個人都能在共享的願景下,自我超越、自我管理藉此蓄積智慧資本。任何想要成為優秀且卓越的企業,勿忘學習,在最成功時候。

  • 熟年人才 水庫VS.河川管理
    2014/09/09 瀏覽數:2684
    • 張寶誠

    我常說,人的壽命僅有區區數十年,但企業經營卻能有N個百年,其關鍵就在於組織裡資深、年輕的人才能夠一棒接一棒地傳承下去、承接下來。面對人口結構改變、勞動力的高齡化,我們斷然不可無視它所帶來的衝擊而不做回應。最後謹以「長期規劃、事先預防、平時關心」12字箴言與企業共勉之。

  • 價值創新的5個施力點
    2014/09/01 瀏覽數:5341
    • 張寶誠

    企業要創造價值創新,必須體認「價值」與「創新」是無法分割,也沒有孰輕孰重的問題。沒有創新的價值,只是提供顧客既有服務,無法帶來驚喜;沒有價值的創新,又會流於過於技術導向,反而忽略顧客需求,造成顧客對服務的反感。

  • 「智」造業的新生產力
    2014/08/26 瀏覽數:2531
    • 張寶誠

    不論經濟趨勢或競爭態勢如何變化,「生產力」是競爭力的基本,沒有生產力,哪來競爭力!競爭力的源頭始於生產力的提升。企業建構「生產力」要走出既有執著在品質(Q)、成本(C)、交期(D)等元素的思維,進一步提升為價值(V)、速度(S)、創新(I)新元素的革新做法,協助客戶面對終端消費者需求,促進幸福生活。

  • 自主保全扭轉危機
    2014/08/18 瀏覽數:2343
    • 張寶誠

      19世紀提出科學管理的學者泰勒指出,管理的目的是為企業和員工帶來最大的成長,而且是長期的成長。要達到如此境界,有賴企業以人為核心,透過教育訓練進行核心能力的養成及意識革新,建立起明確的訓練方針及良好計畫。讓願意改變且表現績優的成員率先參與改善專案的推動,做出成效以感染其他成員,一旦有小功勞便大大獎勵,激發成員的榮譽心及向上進取的心,讓問題意識深植在每一位成員的心中。

  • 打造零災害的全員生產保全
    2014/08/11 瀏覽數:2655
    • 張寶誠

    「追求零災害、零不良、零故障」的管理目標一向被從事工廠現場管理人員奉為圭臬。因為火災、爆炸等災難的發生,輕則燒毀設備、損失財務,重則是失去人命、引發環境生態的浩劫。豈能不小心謹慎?豈能心存僥倖呢?全員生產保全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盛行已久,且受到企業廣泛運用在設備與系統的保養、現場人員的管理作業,藉此達到提升生產效率、改善企業體質、提升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