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智耕未來,果然有成!智食良果扎根臺灣,領航智慧農業進軍泰國

智耕未來,果然有成!智食良果扎根臺灣,領航智慧農業進軍泰國

2025/06/20 瀏覽數:253

「智食良果」生態系團隊結合物聯網(IoT)技術與平臺服務,專注於提供智慧水肥管理解決方案。目前已在全臺建置20個示範場域,服務達172座溫室,不僅節省超過4萬小時的人工工時,更成功提升每公頃收益達25萬元,並將服務成功拓展至泰國市場,為臺灣智慧農業樹立了具體且具代表性的典範。

從土地到科技,智慧農業示範場域之創新實踐-以向天歌創新農業(股)公司為例

從土地到科技,智慧農業示範場域之創新實踐-以向天歌創新農業(股)公司為例

2025/06/18 瀏覽數:191

從農糧園藝到畜禽水產養殖,各類示範場域展現出客製化的科技應用策略:運用感測器、物聯網、自動化設備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精準掌控生產環境,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向天歌的案例更為典型代表,透過密閉式智慧禽舍和太陽能結合,不僅解決了傳統養殖的技術瓶頸,還開創了農業永續發展的新模式。

科技助陣農業,農民輕鬆掌握

科技助陣農業,農民輕鬆掌握

2025/06/16 瀏覽數:117

智慧農業的推動除了生產技術的整合與創新,亦必須有資料與資訊的整合作為生產銷售的後盾,讓分散於各業管單位的資料可以無障礙串流,以創造收集、整合、分析、回饋的應用價值鏈。近年來面臨人口高齡化、氣候變遷、全球糧食危機等內外在考驗,如何妥善整合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技術,將是農業一大課題。

走向碳中和

走向碳中和

2025/06/13 瀏覽數:257

淨零碳排已從碳盤查、碳足跡、碳減量談到碳中和,這些不同階段所需要完備的內涵有明顯的差別,但卻常被混淆,以企業經營的角度提出看法。

從「黑白大廚」談經營管理:黑白混和團體戰(中)-談藍海策略

從「黑白大廚」談經營管理:黑白混和團體戰(中)-談藍海策略

2025/06/13 瀏覽數:144

透過網飛知名美食實境比賽「黑白大廚」,依據其第8~9集的黑白混和團體戰,從餐廳經營來談藍海策略,利用藍海策略及商業模式藍圖兩個工具來收斂其中餐點及價格設計的環節成典範比較案例。本文透過商業模式圖、藍海策略五步驟、營業表單等工具來進行歸納實際案例,主要目的是陪伴讀者在生活中可以時時觀察所學,並且得以應用。

從移動到感動:火車體驗行銷如何啟動五感記憶?

從移動到感動:火車體驗行銷如何啟動五感記憶?

2025/06/11 瀏覽數:125

台鐵公司化後,積極推動如「山嵐號」等觀光列車,載客率達九成,創造高收益。全球鐵道旅遊崛起,尤其中國大陸推動銀髮旅遊列車,開拓新商機。筆者提供參與中國觀光列車品牌再造經驗之經驗,與期待國旅持續升級的業界夥伴們,交流行銷觀點與想法。

透過體驗設計-協助商業服務業抓住消費者的心,創造差異性競爭優勢與價值

透過體驗設計-協助商業服務業抓住消費者的心,創造差異性競爭優勢與價值

2025/06/09 瀏覽數:555

在面對永續發展、在地活化、數位經濟等趨勢,以及後疫情時代市場發展變遷,我國的商業服務業業者如何創造產品及服務的差異化,提升價值與掌握未來商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本文擬透過體驗設計的角度分析,提出在面對市場挑戰的壓力之下,商業服務業可以如何有脈絡的思考與規劃新競爭策略。

營建工程新鮮人的證照訓練

營建工程新鮮人的證照訓練

2025/06/06 瀏覽數:1573

工程新鮮人首要任務是取得營建工程相關證照,當你具備了就有被需要的優勢及存在的價值;工程證照是積累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資產,也能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當專業能力和知識得到了認可時,也能夠獲得更高的薪酬。

資深高級顧問師盧崇仁談CBIS、品牌儀式感、創新工具及永續設計 創新不是靈感 而是洞察與系統

資深高級顧問師盧崇仁談CBIS、品牌儀式感、創新工具及永續設計 創新不是靈感 而是洞察與系統

2025/06/05 瀏覽數:148

在全球ESG與體驗經濟浪潮席捲之際,企業如何透過創新創造差異化優勢?如何實踐永續且能商業化?中國生產力中心資深高級顧問師盧崇仁,從多年輔導企業創新轉型的經驗出發,剖析創新管理的核心邏輯,並以台灣紡織大廠優織隆企業(UKL)鳳梨葉纖維、刺繡產業與馬祖文化觀光為例,展現創新如何轉譯,從材料出發,落地為文化體驗與商業價值。

從學術殿堂到海上現場 用科技守護海上人權的 跨域實踐

從學術殿堂到海上現場 用科技守護海上人權的 跨域實踐

2025/06/05 瀏覽數:81

在全球永續發展與人權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的今日,企業與產業的價值不再以財務績效為唯一考量。特別是在高度倚賴移工的產業中,如何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長期關注勞動人權議題的社會學者劉黃麗娟,即以學術為起點,結合科技與人文,將學術研究轉化為社會實踐,激發創新能量回應社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