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2011第五屆寰宇生產力產業經管交流論壇]後ECFA時代顧客導向經營引領兩岸金融新境
    • 中國生產力中心-編輯部

    後ECFA時代顧客導向經營引領兩岸金融新境(曾國烈董事長)

  • [2011第五屆寰宇生產力產業經管交流論壇]後ECFA時代台灣生技醫療業開創大陸內需市場
    • 中國生產力中心-編輯部

    後ECFA時代台灣生技醫療業開創大陸內需市場(李芳全董事長)

  • [2011第五屆寰宇生產力產業經管交流論壇]動盪的環境 恆常的經營之道
    • 中國生產力中心-編輯部

    動盪的環境 恆常的經營之道

  • 產品設計同步工程輔導案例探究
    • 張建斐

    輔導案例公司為紙器製造機械之設計、生產、組裝及售後服務之整廠輸出製造業。公司為提高全球競爭優勢,也在台海兩岸設生產基地,在邁向國際化之際。大陸廠輔導前卻年年虧損,經營者乃尋求本中心協助,派顧問團隊到廠實地診斷。

  • 透過優勢設計創造新商業模式
    2011/08/04 瀏覽數:5409
    • 黃怡嘉

    企業生存挑戰與危機

  • 修煉統計思維
    2011/08/02 瀏覽數:8289
    • 翁志銘

    所有工作都在系統中進行與完成,而系統則是由彼此相互關聯的流程所構成,以完成共同的目標。但是變異存在於所有的流程,因此認識與減少變異便成為成功的關鍵。統計思維就是根據上述的原則,協助組織在改善活動中,可以結合核心技術,採取正確的對策,有效的分配資源,達到最大的改善績效。因此具備統計思維,成為組織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維持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之一。前言:在日益複雜與充滿競爭的全球市場中,生存不是容易的事,而要能維持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能提供符合顧客要求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要有完善的品質。因為競爭的結果,顧客可以要求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創新與改善的速度便決定了市場的贏家與輸家。

  • 中國網購正夯,臺灣中小企業GO了嗎?
    • 盧士傑

    近來中國大陸電子商務熱絡,許多中小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在中國的「虛擬通路」占有一席之地,因為國內中小企業資源有限,自行建置電子商務平台風險大,若能利用中國相關電子商務平台進行展開,將會是一個門檻較低的方案。

  • 你的活動夠「News」嗎?
    2011/07/12 瀏覽數:4606
    • 胡錦玲

    「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是台灣第一次正式獲得國際認證授權舉辦的博覽會,也是各界與媒體的注意焦點,不僅藉由媒體傳播,人際傳播也讓參觀花博儼然是全民運動。即使花博曝光率極高,但是花博展期舉辦的「破百萬抽獎活動」、圓山公園區內爭艷館「國際蘭花展」、美術公園區內舞蝶館「優人神鼓」…等各項活動、展覽與表演,受限於時效性,人際傳播較難發揮效用。因此辦一場活動、發表新產品或創新經營手法,如何讓更多人”即時”知道,進而參與,媒體就扮演最佳的宣傳媒介,這也是舉凡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社團努力經營媒體關係,透由新聞議題的規劃與公關活動,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與媒體。創意的活動才夠「News」

  • 幫中國穿上尿布:幫寶適的中國策略
    • 程開佑

    一、前言在台灣從商的人,許多人都聽過那個關於去非洲賣鞋的故事。有一位賣鞋公司的老闆,想要評估進軍非洲市場,因此他派了兩個心腹去非洲幫他調查市場。這兩位心腹去了一樣的地方,跟一樣的人談,但是卻帶回了全然不同的結論。一個人滿臉愁容的跟老闆報告說:「那邊根本沒有市場,非洲人都不穿鞋的!」但是另一個心腹卻興致高昂的跟他老闆表示:「那邊市場太大了,非洲人都沒人穿鞋!」。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故事的?發是應該抱持積極與樂觀的態度。但對於行銷人來說,這故事的情境卻是真實的讓人苦笑。台灣商業化發展至今,每家企業都在尋找未開發的市場。但是這些未開發的市場多是看得到,吃不到。先撇開前進新市場所需投注的鉅額通路成本不談,你要如何說服人家買一個根本沒聽過的東西?而這個問題,就是寶僑碰到的問題。

  • 變革管理
    2011/06/17 瀏覽數:9879
    • 宋晁宇

      企業變革的核心是管理變革,而管理變革的成功來自於變革管理。變革的成功率並不是100%,甚至更低,常常使人產生一種“變革是死,不變也是死”的恐懼。但是市場競爭的壓力,技術更新的頻繁和自身成長的需要,“變革可能失敗,但不變肯定失敗”。因此知道怎樣變革比知道為什麼變革和變革比什麼都來的更為重要。所謂企業變革管理(ChangeManagement)意即當碰到組織成長遲緩,內部不良問題經常產生,愈無法因應經營環境的變化時,企業必須做出組織變革策略,將內部層級、工作流程以及企業文化,進行必要的調整與改善管理,以達企業順利轉型,此為變革管理。現有四項標準可以檢驗企業是否已出現不利的症候群:一、企業成員認同感下降,不認同企業價值與遠景,私心大於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