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動車(BEV)產業趨勢分析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遷及能資源短缺,國際間環保節能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加上石油價格高漲,因此各國紛紛針對電動車產業推出相關輔導政策,企圖發展純電力行的移動工具,以擺脫對於石油的依賴,並響應環保潮流。我國的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於2010年7月26日正式啟動,期望電動車示範運行個案,發展我國電動車(BEV)產業,利於產學研單位與國際車廠進行電動車相關的研究與開發,促進國內電動車產業上、下游廠商與國際車廠的合作。

製程品質專案改善-以ABC公司為例
個案是一家中小企業運用最基礎的QC7手法進行製程品質的改善,從問題診斷、輔導架構、改善手法、改善成果與改善心得作完整說明,作為中小企業導入持續改善的借鏡,進而提升中小企業幹部改善能力與經營績效。


台灣工具機產業趨勢分析
台灣工具機產業經歷了六十餘年的歲月,一路上伴隨台灣經濟發展的腳步向上提升,已展現出傲視全球的產業實力。
國際化發展潮流及經濟區域板塊移動的影響,台灣成熟穩定的機械產業正面臨逐漸嚴峻的國際競爭。如何面臨新興國家的崛起技術與低價成本,如何提升研發資訊管理與協同研發環境,以開發高附加價值機種;另因應產業景氣活絡,訂單之交貨週期縮短,如何能夠快速設計、開發、生產、組裝,並能在接單、維護、服務中,應用系統工具來協助生產製造,升級與創新已成為台灣精密機械業的當務之急。
台灣工具機產業應在技術整合於產品附加價值、推動關鍵零組件產品技術開發,以及運用ECFA政策誘因與台灣市場拉力吸引外商來台投資的作法,推動工具機升級轉型。期以高階之工具機為低污染高附加價值之高單價產品,發展關鍵零組件性能與系統組裝技術,為高技術障礙之產品,除可促進經濟外,亦對提升就業有所助益,極適合台灣發展,創造有利產業環境(人才、聚落、行銷等)。

政府補辦臨時工廠登記的管理措施與廠商因應之態度
「未登記工廠」長年以來工業法展與管理的一大難題,為此經濟部特別修訂「工廠管理輔導法」輔導業者著手補辦臨時工廠登記,但由於相關配套措施尚未完備誘因不足,業者也普遍認為申請手續繁瑣且成本過高,所以上未彰顯出應有的成效。本文主要說明問題所在並提出一些業者常見的觀點,並且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論述,期望能找出另一個可供思考的方向。

從製造服務化趨勢談製造業台商可採行之模式
為因應製造價值鏈國際化所帶來的衝擊,各製造業強國積極尋求轉型與重新定位,除持續創新技術外,並利用服務加值製造,促成製造服務化的發展。值此趨勢,台商可藉由產品延伸服務、產品功能性服務、整合性解決方案三大模式逐步轉型發展,尋求藍海經營。

高科技產業與製造業結合服務業的策略發展
國內服務業發展日亦蓬勃發展,而且是由外向內逐漸成長,不論高科技產業或傳統製造產業,只要能掌握並運用此趨勢,必定能突破企業經營發展,公司為了突破經營的發展與獲利提升,結合服務業的雙向經營策略勢在必行。高科技與製造產業結合服務業的策略與發展,可以將服務業作得跟高科技產業一樣,朝向精緻與藝術化的層次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