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
-
2017/12/14 瀏覽數:23453
從字面上來談,食農教育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飲食教育以及農業教育。透過介紹臺灣食農教育多元面向,提供推廣及設計食農教育課程活動時較為完整的參考方向。挑選適合在地的核心概念,並選定一國產農產品來做設計,必能讓學習者完整瞭解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歷程,並達到推廣食農教育背後的目標,以及認知、態度及行為上的改變。
-
2017/12/05 瀏覽數:6012
全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從最早期的電商市場「美國」開始,近年逐漸移轉至亞洲國家,在網路科技蓬勃發展的這個年代,興起電商經營風潮,並在物流及電子支付等關聯產業的帶動下,使消費選擇更多元,甚至可跨越國際間之限制,其商機可期。本文將探究農產品跨入店商市場之機會與挑戰。
-
2017/11/21 瀏覽數:4187
農業常被視為靠天吃飯的行業,早在數年前就有農業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青年返鄉從農,為台灣農業挹注一股新的氣象。有別於傳統農業,新一代的青年農民除了需熟習農業生產的技術外,更需定位為農業事業體(BU,Business unit),跨足經營、行銷等領域,本文將以「果粒葡」商標重塑為例,從青農的經營理念、產品定位等面向,重新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象。
-
2017/08/04 瀏覽數:3723
Big Data、大數據亦或是巨量資料,儼然成為過去幾年來業界火紅的討論話題,相關的應用,像是顧客決策旅程規劃、多渠道行銷、智慧行動網路等等,對於「終端顧客」的衝擊都浮上檯面。但實際上仍有些漏網之魚,尤其是針對「農產品產業」,本文將以三個主軸:數據對農業未開發的潛力、大數據對於新興經濟中的農業衝擊以及對成熟經濟體的影響,來娓娓道出農業身為食物產業鏈的核心,如何使用大數據來重新翻轉。
-
2017/06/08 瀏覽數:4469
藍色增長倡議更加強調漁業和水產養殖與水生生態系統其他使用者和服務的統籌兼顧,以彰顯漁業和水產養殖對這些用戶的價值。消除有害捕撈作業和過度捕撈行為,鼓勵採取能促進增長、加強保護和打造可持續漁業,以及消除非法、不報告、未受規範漁業(IUU)。從以上整理的資料可見藍色增長倡議,現階段工作目標著重於漁業管理的IUU議題。港口國措施協定(PSMA)管理措施主要為入港和港口使用管理、檢驗、船旗國配合等。歐盟、美國和印尼預防、制止和消除IUU的管理措施。
-
2016/12/13 瀏覽數:5875
張勝哲頂著雙碩士頭銜繼承養豬家業,踏上融合傳統與科技管理之路,把傳統思維歸零再出發,打破產業不環保迷思,培育出無毒胡蘿蔔豬,與在地好農產品合作,創造共好局面,更首創契作模式,讓都會人也能開心擁有「夢幻豬」。
-
2016/03/17 瀏覽數:6047
近年來以提升民眾關於飲食與環境認識為目標的食農教育在臺灣發展蓬勃。擁有豐富多樣生態資源的臺北市以結合在地有機農業以及串連在地耕耘多年的社群組織作為合作推廣策略,發展具有臺北特色的食農教育推廣模式。
-
2016/03/10 瀏覽數:5628
市場消費多元化已成趨勢,迫使農業產銷除擁有生產技術外,更要重視價值鏈整合,才能創造農民、消費者及行銷相關業者三贏,筆者透過各階段附加價值評估建立共識,讓參與服務者各有其核心價值,逐步建立農產品契作供貨基礎,並透過客觀價格衡量公式,建立農民、產地整合及通路商間價格計算方式,讓參與契作成員各盡其職各展所長,獲得應有的附加價值,讓大家不把精神耗費在難以控制的價格衝突,進而逐步建立成敗關聯存亡相依情感,共創農產價值共享努力成果。
-
2016/01/08 瀏覽數:4951
本文透過輔導個案了解顧問角色:一、即時諮詢與問題反映型;二、示範操作型;三、實地教學型;四、參訪與交流跨域合作發展型;五、通路拓建型;六、世代衝突型,透過輔導顧問扮演角色提供經營建議與使資訊透明化,帶領青年農民走向持續經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