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 花田喜彘》首創契作養豬 從豬舍到餐桌

    張勝哲頂著雙碩士頭銜繼承養豬家業,踏上融合傳統與科技管理之路,把傳統思維歸零再出發,打破產業不環保迷思,培育出無毒胡蘿蔔豬,與在地好農產品合作,創造共好局面,更首創契作模式,讓都會人也能開心擁有「夢幻豬」。

  • 臺北市社群有機食農教育推廣策略

    近年來以提升民眾關於飲食與環境認識為目標的食農教育在臺灣發展蓬勃。擁有豐富多樣生態資源的臺北市以結合在地有機農業以及串連在地耕耘多年的社群組織作為合作推廣策略,發展具有臺北特色的食農教育推廣模式。

  • 從農業價值鏈附加價值共識建構契作供貨模式

    市場消費多元化已成趨勢,迫使農業產銷除擁有生產技術外,更要重視價值鏈整合,才能創造農民、消費者及行銷相關業者三贏,筆者透過各階段附加價值評估建立共識,讓參與服務者各有其核心價值,逐步建立農產品契作供貨基礎,並透過客觀價格衡量公式,建立農民、產地整合及通路商間價格計算方式,讓參與契作成員各盡其職各展所長,獲得應有的附加價值,讓大家不把精神耗費在難以控制的價格衝突,進而逐步建立成敗關聯存亡相依情感,共創農產價值共享努力成果。

  • 輔導顧問扮演角色探討-以青年農民專案輔導為例

    本文透過輔導個案了解顧問角色:一、即時諮詢與問題反映型;二、示範操作型;三、實地教學型;四、參訪與交流跨域合作發展型;五、通路拓建型;六、世代衝突型,透過輔導顧問扮演角色提供經營建議與使資訊透明化,帶領青年農民走向持續經營之路。

  • 農業4.0國際趨勢案例
    2016/01/07 瀏覽數:7294

    農業4.0的核心就是「資訊化」的運用。從數據取得開始,包括天氣/土壤/害蟲/疾病/種子等資訊,取得後形成所謂的資訊流,透過應用軟體進行數據解碼,將有效資訊回饋到物質流,也就是對實際農耕活動產生影響,達到精密撥種、精密灌溉、精密噴灑,目標精準到每一株植物,需要喝多少水、需要吃多少肥料都一清二楚,不僅能夠節約成本,還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農會經營升級轉型
    2016/01/05 瀏覽數:8582

    百年老店的農會,近年來面臨農村凋零與TPP的國際市場壓力下,如何在現有的資源與人力上升級轉型,日本與台灣的農會都面臨一樣的壓力,期待利用組織願景的重定位與新事業開發,鏈結在地產業價值鏈。

  • 邁向生態永續農業-台灣前進有機3.0之契機

    有機農業是全球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台灣,民國96年正式立法,規範國內有機農產品需經此法認證之機構驗證後,方能以「有機」的名義進行販售,以保障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的權益。從立法開始實行規範至今的推廣階段,稱之為「有機2.0』。為使有機農業發展更為普及,同時兼顧健康、生態、公平的永續農業生產,即「有機3.0』階段,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青年農民推動方案與2.大數據管理。青年農民推動方案為解決農業從業人口銳減與老化問題,從政策、金融與培育三大方向著手,鼓勵青年從農。大數據管理分析在農業應用為全球趨勢,可有效降低農業生產不確定因素,形成一系列的生產規劃,預防產銷失衡、價格崩盤等現象發生。

  • 來去農場尋有機-有機農場體驗活動設計概念

    體驗設計是農場體驗成功的關鍵,有機農場友善土地的態度又有更多的自然資源與理念可以分享。善用農場的獨特性來設定體驗主題,並以該主題整合相關的資源設計體驗內容,引領遊客深入體驗有機的繽紛世界。

  • 國際少量作物用藥管理趨勢與概況

    臺灣氣候高溫多濕,栽植作物種類繁多且複種指數高、集約式栽培等因素導致病蟲害種類眾多,農作物很容易遭受有害生物之為害,而農藥業者對於市場考量,大多集中登記於主要作物及防治主要有害生物上,其他少量作物的有害生物,或主要作物的次要有害生物,即有可能面臨缺乏防治藥劑之情形,致使農民施用農藥時面臨無藥可用,或自行使用未登記農藥,既違反農藥使用規定,也影響農產品食用安全。

  • 台灣鯛之危機與轉機
    2015/06/25 瀏覽數:3481

    因為韓媒的不斷台灣鯛面的農產品有良好的品質,在大陸有廣大的消費市場,近年隨著收入所得的增加,對於食品的需求從「有」到「高品質」,價格已不是主要考量,如何將讓消費者充分瞭解產品以及通暢的產品資訊管道,才是未來競爭之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