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 我國農業綠電發展現況與問題分析

    我國近年來致力推動能源轉型政策,推動情況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的成長幅度較高,但受限於台灣地狹人稠,因此現行目標與執行管考進度均以太陽光電為主。

  • 因應環境浪潮下的國產羊業者的轉變

    美豬議題延燒導致國產及食安討論度提升,消費者對於食品來源的重視度亦增高,許多國產羊業者因應時局推出自有品牌打開商機,但光建立品牌是不夠的,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與通路創新以為因應,並順勢新媒體的浪潮建構各管道產品體驗,強化品牌基礎以發展轉型變革是各業者需面臨的課題,借鏡各國產羊業者如何因應環境積極開拓布局新市場,透過轉變得以支持產業未來發展。

  • 農業體驗V.S.伴手特色商品開發

    農委會為促進農產品升級與延伸價值鏈,鼓勵運用當地特色及特產結合區域農遊意象,開發成為優質的農遊元素商品,以提升農村附加價值及商機。希望透過輔導機制、課程或產業交流,協助有意願開發之農業相關單位具基本開發商品相關知識及輔導資源等相關案例分享。

  • 青農『育健幸福農場』商標與包裝視覺重塑

    近年來臺灣農產銷售因國內網路與訊息傳遞更加快速與便捷~加之物聯合作更契合消費者需求、致使如今販售農產品不再侷限于時間與空間。也因政府大力倡導農產品包裝力提升,使得國內農產品之包裝、伴手禮等設計展現更趨近消費者送禮愛好,形塑新送禮文化,包裝迅速成為農產品必備的銷售外衣與品牌行銷傳輸。 本文將以「育健幸福農場」商標重塑與包裝設計為例,從青農的經營理念、品牌與產品定位等面向,重新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象。

  • 善用政府資源,化疫情為轉機,休閒農業成國旅新選擇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旅遊熱潮大增,農委會挹注政府資源,透過工作坊與陪伴輔導來協助休閒農業經營者轉型升級,強化經營與創新發想能量,帶動業者結合在地特色、農村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改善經營場域與發展創新「農業體驗」與「農遊伴手禮」,幫助休閒農業旅遊在後疫情時代,成為國人戶外休閒與旅遊的新選擇。

  • 淺談智慧農業未來趨勢
    2021/06/15 瀏覽數:1246

    在全球農業存在普遍缺工、高齡化的情形下,追求科技自動化的智慧農業在成長中,目前台灣的智慧農業正準備從物聯網(IoT)進入到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由溫室導入感測元件收集各項數據開始,未來結合專家經驗並導入電腦演算,將能讓農業更自動化,讓農民無須凡事親力親為。

  • 2020後的農業數位轉型
    2021/05/05 瀏覽數:865

    2020年對全球農業來說,不只導致糧食安全發生問題,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Covid-19至今的威脅,導致農業從生產到加工、物流與通路的產銷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農食價值鏈遭受到劇烈衝擊。台灣以小農為基礎的生產型態,如何運用台灣過去累積的農業知識,再加上IoT、ICT與人工智慧的優勢,結合水平和垂直的產業鏈來打組織戰,透過智農聯盟以生態系的方式,育成農事服務業加速產業數位升級轉型。

  • 農業產銷班轉型升級農業合作社之制度應用

    因農業人口高齡化,今日農業產銷班普遍未能有效發揮其組織效用,且農業產銷班不具法人資格,也時常遭遇財產歸屬爭議、融資不易及買賣簽約困難等問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提升農業產銷班之競爭力,自108年起推動「提升農業產銷班經營管理軟實力計畫-企業化經營及工作坊輔導」等計畫,本文藉由屏東縣屏東市蔬菜產銷班第13班、彰化縣竹塘鄉蔬菜產銷班第9班企業化發展案例,呈現農業產銷班轉型升級農業合作社於制度應用之不同可能性。

  • 讓小農也能輕鬆營農,各式資訊工具開啟台灣農業轉型契機

    近年國內農政單位開發多項資訊工具,協助農民能以更有效率且資訊通透的方式經營農業,不僅改變現代人對農業的印象,更幫助農民成為智慧農民,以更輕鬆的方式掌握作物生產狀況與產量,完善整體產銷流程,順利改善經營體質。

  • 廚餘減量再利用 食物不要再浪費

    有機廢棄物(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包含食品工廠之食品廢棄物、市場產生的食品廢棄物、學校及餐廳衍生的廚餘與家庭廚餘,做廚餘減量,應透過產業、學界、政府到個人共同參與,正如過去老一輩殷殷教導我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愛物惜食觀念,透過源頭管理、4R將廚餘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