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 創造地方的吸引力-地方創生案例

    地方創生就是創造地方的吸引力,吸引人們造訪、探索、駐足與停留甚至於移居的美好地方,在花東縱谷幸福台九線上,池上位於台東的北端,與花蓮最南端的富里鄉相鄰。池上這地方印象深刻有伯朗大道、金城武樹、與稻浪共舞的雲門舞集、一望無際的稻田美景,遠望山巒雲瀑奔騰,藍天輝映奇景無數共同譜成最佳天然美景…。第一次搭火車前往池上鄉,走出充滿原民設計圖騰的池上火車站,接觸到的人臉上充滿笑意,打從心裡感受到生活在這裡的人很知足。

  • COVID-19疫情下,中小企業知識管理的挑戰

    臺灣對於疫情的處理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屢獲各國讚揚與推崇,這背後其實也是付出許多慘痛的教訓,包含過去累積的經驗與知識,靠得就是”知識管理”,正因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反應並採取措施。在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疫情期間,知識管理做為關鍵資源的戰略作用,是為了確保組織能獲取和共享知識,以便制定戰略決策,不僅組織需要依賴這種寶貴的資源,全球各國也都依賴這種寶貴的資源。

  • 疫後指南餐飲業外送方案
    2022/02/16 瀏覽數:1768

    餐飲業者應該要有自己特色及正確的心態,最重要是把餐食做得好吃、建立會員經營、外帶系統,加上照顧好消費者,疫情影響就會比較小。另外餐飲經營有固定成本(場地租金、設備、裝潢折舊攤提等),要有穩定到店消費(包括店內及外帶消費)的營收,有到可以負擔成本後的外送,才能有機會獲利,否則,外送的抽成會讓業者永遠賠錢(外送業者也有成本,要其調降抽成不如自己先努力)。

  • 合理運用數據的構思
    2022/02/09 瀏覽數:715

    數據的重要與魅力,若能善用得宜,將能提供重要資訊以提供決策;若未善加利用,則大數據也不過就是單純的資料,毫無感覺與建樹;最後,還有一點最差的狀態是數據的錯誤運用,造成多工與錯誤的決策。

  • 日本便利商店進軍農業 未來農產供應靠企業

    日本農業產業結構與臺灣類似,同時面臨務農人口老化、耕地休廢耕情形日益嚴重及經貿自由化衝擊。近年日本零售通路業者紛紛投入農業,與農民合資成立直營農場,從食物源頭的作物的栽培、加工、商品化至產品銷售,參與所有的業務,除了能管控作物的生產管理方式、供應量、品質外,更能回應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期待,更能提高自家品牌的競爭力。

  • 建立JIT平準化生產模型
    2022/01/19 瀏覽數:800

    針對改善專案進行時提供一套可行的步驟與做法。

  • 中小企業服務優化評量工具應用介紹

    因應發展趨勢需求,跟大家介紹一工具-服務優化評量,藉此來盤點企業現行服務水平為何,並透過盤點的過程中來思考企業之核心能力及未來之價值創造,有效帶領企業持續成長茁壯,此評量工具包括六大面向:顧客需求洞察、創意點子發想、服務品質衡量、數位策略發展、市場行銷推廣、開放式創新,透過此評量,協助企業塑造以「人」為核心,優化服務價值,以「服務」進行流程整合,打造新的服務內容,符合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與消費趨勢,進而創造新的商業獲利模式,提升企業魅力及市場競爭力。

  • 疫情下的策略規劃-別把疫情當藉口

    疫情下各行各業幾乎都受到衝擊,但會不會不經意間,就把疫情當成所有問題的起因?本年台灣的疫情與我們想像大大不同,那企業之前所做的疫後振興策略,是不是也應該一起修正呢?本文給企業主與策略規劃從業人員一些建議。

  • 零售之戰-多品牌還是單一品牌勝出?

    台灣的零售業發展其實在很多層面當中,都在世界上擁有很特殊的一席之地,不論是集團品牌的發展規模,或是業種及業態的豐富性,都曾經是在世界上有很特別的表現。

  • 因COVID-19引發外送平台與電商的崛起

    2020年對生長在這年代的全人類而言,應該是永生難忘的一年,突如其來的一場全球性災害,在措手不及的狀況下,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的來勢洶洶,頓時整個世界都變了,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災情與死傷,例如:旅遊、航空及餐飲業等;在毫無招架能力的狀況下,為了避免感染,大部分國家採取遠距離辦公室,部分國家進行短時間甚至長時間鎖國,全球航班幾乎接近停飛的狀態,僅剩下貨機的正常運行。人們盡可能減少交通的通勤移動,避免人與人的接觸感染。 我們從來沒有預知或是想過人類社會有這麼一天的到來,根本毫無招架能力,台灣似乎是地球上僅剩一塊相較起來沒有受到嚴重感染的淨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了避免群聚感染,宣布實行「社交距離」,消費者基於安全問題,減少了去餐廳的次數,餐廳內的座位數調整後幾乎只能容納原先一半的客人數。防止疫情惡化的措施,一記又一記得往餐飲業的頭敲下去。 2021年我們已身處「後疫情時代」,新冠狀肺炎(COVID-19)爆發後,改變了人類許多的生活型態,包含遠端工作興起、保持社交距離的生活模式,失業率和非典型就業增加。外送平台與電商產業共同為人類世界爭取更多效率與時間,人們的消費習慣而在無形中漸漸被養成,進而促進整體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效益。目前在台灣,兩者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在疫情結束後並不會消退,成長曲線會趨於較平緩的趨勢,相信未來仍是會以小幅度穩健的持續成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