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地方創生] 來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長宿體驗 再造銀髮新樂園

[地方創生] 來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長宿體驗 再造銀髮新樂園

2024/06/05 瀏覽數:247

台東縣關山鎮農會將舊碾米工廠和穀倉轉化為「米國學校」,一個以米為主題的休閒體驗場所。該園區提供製米過程的實地體驗,米食DIY活動,並推廣食農教育。為擴大農特產品與活動多樣性,並區隔於鄰近鄉鎮,關山鎮農會特別針對銀髮族市場,規劃長宿休閒服務,進一步推動地方創生並活絡農村經濟。此舉不僅促進當地消費,也為農村帶來新活力。

傳統知識為基石,現代科技做利器 青農創新翻土,在地永續路上的挑戰

傳統知識為基石,現代科技做利器 青農創新翻土,在地永續路上的挑戰

2024/06/05 瀏覽數:253

農業,一直是人類社會的基石,隨著時代更迭,面臨創新與轉型的挑戰。青農,成為了這場農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他們不僅承襲傳統知識,更敢於挑戰現有框架,翻土尋找新的可能性。

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 農三代創新翻土,打造共生、共榮、共好價值鏈

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 農三代創新翻土,打造共生、共榮、共好價值鏈

2024/06/05 瀏覽數:571

沒有開花時的繽紛浪漫,沒有結果實的滿心喜悅,不開花不結果的種菜美學來自於,一年365 天自律的管理與不變的堅持。—— 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負責人 邱冠鈞

阿波卡樂酪梨崎園 20 酪梨品種打天下,竹崎綠金產業幸福果

阿波卡樂酪梨崎園 20 酪梨品種打天下,竹崎綠金產業幸福果

2024/06/05 瀏覽數:343

與土地互相尊重,堅持友善環境的草生栽培,仔細觀察酪梨生長發出的各種訊息,與酪梨對話,悉心照顧,才能夠種出高品質的幸福果。—— 酪梨達人 沈世政

從神桌到餐桌、供品變禮品 研發新農技、打破舊劣局,神農種出極品紅龍果

從神桌到餐桌、供品變禮品 研發新農技、打破舊劣局,神農種出極品紅龍果

2024/06/05 瀏覽數:184

堅持草生無毒栽培,長得碩大、紅通通的紅龍果,是紅龍果達人改良成功的「神聖之果」。—— 佛家庄果園主人 范振清

辦公室健康飲食支援:OFFICE DE YASAI「蔬菜服務」

辦公室健康飲食支援:OFFICE DE YASAI「蔬菜服務」

2024/06/04 瀏覽數:265

世界各國面臨極端氣候逐漸重視環境議題,關於食物的循環運用藉由鄰近的日本經驗,觀察日本農民結合銷售蔬菜經驗與上班族的健康需求,串連成為新型農產品的產銷服務鍊,為醜蔬食找出新出路,更與AI數位整合行銷服務及銷售,吸引政府單位重視及共同合作,加速產業數位轉型。

[地方創生] 富里鄉農會創生地方空間 米樂無窮打造米食新體驗

[地方創生] 富里鄉農會創生地方空間 米樂無窮打造米食新體驗

2024/05/29 瀏覽數:265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活化閒置穀倉將其改建為一個結合米食體驗與綠色照護的多功能複合場域。這個創新空間不僅提供當地農民一個銷售和社交的平台,而且通過米食DIY體驗課程和年長者的互動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並吸引更多遊客來到富里鄉,深入體驗當地的農業和文化。

從精實生產到精實創新(下)

從精實生產到精實創新(下)

2024/05/28 瀏覽數:631

精實創新(Lean Innovation)強調客戶導向、快速迭代、最小可行產品(MVP)、團隊協作、減少浪費、持續學習,不斷優化其創新流程,提高產品上市的成功機會。此方法在新創領域經常被引用來開發新創商品。但是對於具規模的企業常規研發團隊,就缺乏一些更嚴謹的方法論支持。德國阿亨大學的工具機暨製造工程研究室(WZL)與德國企業成立複雜度管理學院(The Complexity Management Academy)提供多種訓練、輔導活動培養完整的專業知能,同時透過複雜度社群推廣精實創新的流程到各企業,以提升企業研發的能力。過程中以精實精神創造出具整合產品開發(IPD)的精實創新(Lean Innovation)流程。

[地方創生] 打造花卉新樂園與展售中心 連結地埔里在地的故事走向國際

[地方創生] 打造花卉新樂園與展售中心 連結地埔里在地的故事走向國際

2024/05/22 瀏覽數:267

南投縣埔里鎮活化多功能花卉及農特產品展售中心,旨在促進當地花卉產業發展和觀光經濟。透過整修和重新設計展售中心,結合年度花卉展和市集活動,創造一個融合自然美景、地方特產和花卉的展銷平台。此舉不僅提升了埔里的農業產值,也強化了農產品的市場推廣和觀光吸引力,使埔里成為國內外遊客的新亮點。

[地方創生] 揉合藺草香與苑裡風情 食農教育園區領青農返鄉發展

[地方創生] 揉合藺草香與苑裡風情 食農教育園區領青農返鄉發展

2024/05/15 瀏覽數:221

苗栗縣苑裡鎮農會致力於活化閒置空間,建立了一個多功能複合式食農教育園區。此園區結合了在地藺草文化和農業特色,提供青農創業和培訓的平台。透過增強有機蔬菜產業和促進觀光活動,該計劃旨在吸引青農返鄉,活化地方經濟,提升農產品的能見度,並通過各種教育和市集活動,促進產銷溝通與農業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