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28之後:青年世代如何主導永續轉型
隨著2024年COP28的落幕,文章提供了針對20至40歲青年一代在日常生活中推動永續轉型的具體建議。涵蓋從能源轉型、綠色消費,到職業選擇和社會參與,最終強調個人責任和全球參與在實現永續未來中的重要性。

促進公民社會參與,加速全球淨零永續
全球淨零排放已成為各國努力的目標,但除要求企業投入與強化ESG的治理,如何提高公民的參與意願亦是淨零路徑的重要環節。本文將藉由案例分享,介紹如何在新科技的協助下,培養公民自主參與全球淨零的活動中,引導企業思考與設計如何與公民互動,提供更為永續的服務。

引領台灣永續食魚文化(產業),淺談興達港產業聚落
翻轉歷史悠久的漁村成為多功能觀光勝地,使水產業成為該市經濟的重要一級產業,高雄興達港是轉型發展成功案例之一,結合在地特色觀光休閒文化,融入生態、產業、科技、休閒及文化等元素,轉化成新興的現代漁港,周遭形塑成「台灣海洋產業聚落園區」,創造出一套屬於興達港的魚文化。

有關ESG永續發展推動的5大關鍵思維
釐清有關ESG永續發展推動的5大關鍵思維,藉此建構有效永續發展報告書的流程建構。有了永續體系,所有永續發展委員會人員的工作職掌可以被明確定義,各司其職。需要對應的目標-SDGs、治理、方向與價值觀等都可以被彰顯,甚至,因為有了這體系,許多的發展都能透過這體系,系統性的延續下去。

部屬想要的鼓勵及獎勵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個情緒油箱。跟汽車的油箱一樣,加進去的油要比耗用掉的多,車子才能發得動,更重要的是適時以適當方式加對油(鼓勵),「要讓員工的情緒油箱有油可動,主管必須適時給予員工鼓勵。」成功的鼓勵必須指出,你相信對方能做到的一個明確目標,然後再交辦對方去執行並能夠確實做到;身為主管必須要日常用觀察部屬提醒及潛力,在部屬工作中給予適當鼓勵激發前哩,發揮團隊最大的力量。

如何避免被幽靈假設綁架? 應用情境規劃術有效識別評估假設
策略規劃師經常有個盲點:他們對未來情境將如何挑戰他們現在的思維往往一無所知,就如企業領導者及其組織往往傾向於對未來僅做單一情境預測。這種情境通常建立於企業對未來環境的一組未經檢視的假設,這組假設隨後即深深地潛藏於他們所設定的策略中。然而在建立情境之前,我們建議組織應該先識別並評估潛藏在既有視野中的假設。

正確的減碳觀念與做法
企業若無整體系統減碳的思考模式,會容易落入僅使用燃料替代或設備改善與汰舊換新等二個方案來實施減碳,即會失去整體系統減碳的機會,本文就企業幾個重要節能減排系統的優化方式進行分享,以期讓企業能掌握更多重點,在此議題的發展過程中找到協助企業的最佳解方。

淺談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之道
創辦人張忠謀先生認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三件基礎,分別是企業願景、公司文化與公司策略。願景需要把員工心目中的目標更提高一層,不可能是大家發財;公司文化至少要能延續30、40年,甚至更久都不變;一個不錯的公司策略,應該可以5年不改,如果一家公司有很好、很健康的企業文化,即使遭遇挫折,也會很快地再起來;如果沒有很穩固的企業文化,一旦遇到同樣的挫折,便不會再起來。

從平凡到精彩,精進你的職場簡報力
簡報在職場工作中至關重要,本文深入探討提升簡報能量的方法。從內容規劃到簡報製作,再到口語表達,重點在於了解聽眾需求、一致性版面設計和清晰表達。透過不斷實踐與經驗積累,提升簡報技巧將成為職場中影響力的關鍵。

從精實生產到精實創新(下)
精實創新(Lean Innovation)強調客戶導向、快速迭代、最小可行產品(MVP)、團隊協作、減少浪費、持續學習,不斷優化其創新流程,提高產品上市的成功機會。此方法在新創領域經常被引用來開發新創商品。但是對於具規模的企業常規研發團隊,就缺乏一些更嚴謹的方法論支持。德國阿亨大學的工具機暨製造工程研究室(WZL)與德國企業成立複雜度管理學院(The Complexity Management Academy)提供多種訓練、輔導活動培養完整的專業知能,同時透過複雜度社群推廣精實創新的流程到各企業,以提升企業研發的能力。過程中以精實精神創造出具整合產品開發(IPD)的精實創新(Lean Innovation)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