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0和1共舞的服務評鑑
若將透過評鑑來提升整體服務業視為一種方法,則將評鑑數位化是一種手段。2016年的世界經濟論壇用「運用數位科技改變整個企業,乃至於整個產業的運作」概括了整個議題,前一句點出了數位科技的重要性,後一句說明了數位科技造成了整個產業的典範轉移,服務業自然也在其中,不只受影響深遠,更點出了評鑑也需要進行數位化的趨勢。

零售業堅持變化是最大的不變
顧客對於實體店的需求早已超越簡單的購物方式,消費者對於店鋪服務品質越來越挑剔,或者說,越來越不容忍。自從有了網路購買之後,對店鋪服務容忍度就開始下降,加上2020年以來的疫情刺激因素,對於店鋪服務的容忍度更低。零售業的經營汰換,淘汰的不一定是競爭對手,可能是其它業態,如何瞭解在競爭激烈的狀況下,改變零售業經營模式才是致勝的關鍵。

從米其林精神來談臺灣精緻餐飲的發展
臺灣餐飲業在近15年來,年產值一直都保持著持續正成長,它一直容納著許多人的年輕歲月的夢想及努力,不論是創業、工作、生活,對於服務業而言,它也一直是重要的產業項目之一,在美麗寶島一直不缺各種的美食,只是,米其林未來臺灣之前,我們的臺灣美食一直都被外界認為是小吃及夜市,難得有幾家餐廳進入亞洲50強,但是,米其林的到來,正好帶我們好好的去認識臺灣的Fine Dining。

數位時代中的服務設計反思
數位時代中,一堆跟數位相關的經營術語,是否把經營中小型服務業的您逼得喘不過氣,服務設計最終還是要讓人感動,並非一定要採用哪些科技或工具,服務設計的起點,應該回歸到人性本質。

疫情下的餐飲服務業服務設計反思
這次的疫情衝擊整個餐飲服務業,也看到諸多業者針對疫情提出新服務方式來因應,但這些服務的背後是倉促之下的求生手段,還是認真思考疫情下使用者需求的服務設計呢?讓我們用這次疫情中的服務設計為例,重新思考餐飲業的服務設計理念該如何實踐。

餐飲業提高客單價的秘訣與案例探討
這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讓餐飲業者吃盡苦頭,若來客數不多,可藉此機會檢視餐飲店的體質及餐點的價格,在不花費太多成本,也不漲價的狀況下,是否有提高客單價的空間,並在餐廳門店的服務藍圖中自然而然的增加顧客點餐的價格,同時也讓顧客滿意,店家賺取合理的利潤,而能提供顧客更佳的服務,達成雙贏。本篇文章會著重在如何不漲價即能提高客單價提昇,並有對應的餐飲案例,提供業主做為實務經營時的參考對策。

淺談企業品牌重塑-全球前三大超市集團「Tesco 特易購」
在過去的五十年,零售商已經成長為全球性的公司,憑藉強大的品牌,該公司可以使消費者更容易記住,增加公司本身價值,且清楚地區分其他競爭對手。企業品牌是一家公司的無形資產,主導公司的企業形象,這篇文章從企業品牌概念的角度探討了Tesco 特易購的品牌重塑。

台灣餐飲業心5S之我見
根據我國財政部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外食人口攀升,台灣餐飲業家數隨之成長,目前從事餐飲業者計有14.18萬餘家,年總產值達新臺幣5,536億元;在這個巨大產值規模的背後,除了以美味吸引消費者的舌尖,更值得業者深思,如何提供消費者安心的生產過程及環境,甚而降低生產流程浪費,提升現場作業效能,應為當下每一位餐飲業主在後疫情時代發展最為首要關注之議題。